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题库

化学与生活、资源、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知识整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鉴别羊毛纤维和涤纶纤维﹣﹣抽丝灼烧后闻气味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

③燃料燃烧时提供充足的氧气﹣﹣节约能源

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导致酸雨

⑤废旧塑料随意丢弃﹣﹣导致“白色污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观察此图:

  1. (1) 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写出两条即可),在③中,以C3H8 为例,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日本科学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常压、300℃条件下,CO2和H 2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B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之一 D . 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与氧化铜 C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 . 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可以导致酸雨的产生
近年来,“温室效应”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下列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 . SO2 B . CO2 C . 甲烷(CH4 D . 臭氧(O3
2014年6月10日是“全国低碳日”,“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主题是


A.提倡焚烧树叶增加肥料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1. (1) 能源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
  2. (2)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急剧增加以及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大气中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同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雨水,形成,对人类造成不容忽视的危害。
  3. (3) 氯化铵固体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此过程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两种产物均不支持燃烧。舞台上的幕布常用浓氯化铵溶液浸泡,可起到防火的作用。此幕布能防火的两点原理是
“低碳生活”是现在人们倡导的环保生活理念,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 . CO2    B . O2    C . N2    D . H2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1. (1) (实验回顾)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2. (2) (实验探究)

    如图1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写出上述变化过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
  4. (4) 如图2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

    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X。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填字母);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填字母)

    A 浓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 (5) (交流反思)

    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填“a”或“b"),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请简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各写一点)。

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含碳元素,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示意图。

  1. (1)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在一定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 (2) 根据如图,举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一种途径
  3. (3) 海水吸收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一种途径,二氧化碳除了能溶于水还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4. (4) 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请写出一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2019年3月11日,国际能源署发布石油市场展望报告时表示,未来5年亚洲能源需求将依然强劲,中国仍是重要能源消费国。

    ①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答一种物质即可);

    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许多有害气体,使用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安装催化转换器虽然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仍会导致的另一个环境问题是;为控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大力植树造林   D.发展公共交通

  2. (2)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更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合纺织的面料,使衣眼穿起来既舒适又不易褶皱,如图是某品牌服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其中利用了合成纤维的(填字母,下同)等优良性能。

    A.透气性好  B.弹性好  C.耐磨   D.吸水性强

    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鉴别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②为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禁止超市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该举措的意义是

    A.节约资源  B.保护生态环境  C.增加超市的利润  D.倡导重复使用塑料袋

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1. (1) 下图是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①上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填序号);

    ②海水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然后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工作原理如下图:

    图片_x0020_585583419

    ①写出步骤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下列有关这种设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不需要能源  

    C.原理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D.可全天候使用

“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下列对“低碳生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减少使用含碳的燃料 B . 其中“碳”指的是碳单质 C . 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新燃料 D . 可以有效防止温室效应
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注重环保,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 使用乙醇汽油 C . 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 多使用私家车出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C . 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D . 只有CO2会引发温室效应,所以空气中CO2越少越好
下面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并非导致温室效应的唯一气体 B . 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鉴定 C . 二氧化碳在实验室可以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 D . 二氧化碳能致人死亡,说明它有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气能支持燃烧,在炼钢、气焊、宇宙航行等中有重要用途 B . 灯泡中充入氮气可延长寿命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原理 C . 氢气具有可燃性,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 D .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危害大,它也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

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 , 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 (1) 二氧化碳由(填微粒的名称)构成。
  2. (2)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的增强。
  3. (3) 煤(主要成分是碳)在高温下充分燃烧,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4. (4) 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
  5. (5) 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CO2+H2O→H2CO3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 (6) 干冰是固态的CO2 , 在空气中易升华,常用于冷藏食物。干冰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
  7. (7)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先进之处是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 CO2高效转化为具有可燃性的甲醇(CH3OH)。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对图中获取的下列信息说法错误的是 (   )

A .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 .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2∶3 C .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个数均没有发生改变 D . 该技术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碳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氧元素未参与该循环过程 B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吸收CO2 C .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D . 动植物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可产生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