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知识点题库

某实验室小组同学发现在实验桌上的小烧杯中,有上周做实验时取出的氢氧化钠固体,忘记回收处理,该小组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实验.

【猜想】

(1)该固体没有变质

(2)该固体全部变质

(3)该固体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1. (1) 【实验准备】将该固体置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配制成待测溶液.

    甲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原因是 .

    乙同学:取该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钡,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可行,原因是 .

    丙同学:取待测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再滴入酚酞试液.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可行.

  2. (2)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有气体产生

    猜想 不成立

     ②另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不变色

    猜想 成立

  3. (3)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容易变质,所以要 保存.

 小明来到实验室时,发现实验桌上有五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想这五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请你用方程式表示变质的原理: 。
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明猜想:这五瓶NaOH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了,也可能 。
通过查资料,小明知道:CaCl2溶液和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表中有横线的格。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第一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
取第二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白色沉淀
取第三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NaOH溶液全部变质
取第四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放出
取第五个瓶中的NaOH溶液2毫升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叙述整个过程出现的现象)部分变质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

 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红同学想探究一下
该固体的成分。

她首先查阅了资料,得知:
1.CaCl2+Na2CO3=2NaCl+CaCO3↓    2.CaCl2溶液呈中性。
然后小红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
(2)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 。
(3)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 。若向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化学实验室,小刚和小强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他们对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变质.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为检验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小刚和小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小刚: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小强:取少量样品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后,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理由是
请你设计另外一个方案,证明该瓶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并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交流反思】在实验室里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很多,请你写出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  )

A . 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 B . 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 . 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 . 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
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1. (1) 【第一组实验】小明欲证明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用酒精灯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图1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

  2. (2) 【第二组实验】小明想探究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

    【猜想】Ⅰ: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CuO参与反应产生O2 , 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

    【实验】用天平称量0.2gCuO,取5ml 5%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2):

    结论:步骤③现象;;带火星木条复燃

    步骤⑥结果:称量结果是:

    步骤⑦现象:

    猜想Ⅰ、Ⅱ不成立,猜想Ⅲ成立

    步骤①的目的是

    利用该方法获得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做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1. (1) 【实验事实】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并用手触摸试管壁

    试管壁明显发热

    ②将①得到的浊液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③将②得到的滤渣加入一只试管,加入适量

    产生大量气泡

    有CaCO3

    ④将②得到的滤液加入另一只试管中,在试管中加Ca(OH)2溶液

    有Na2CO3

  2. (2) 【得出结论】

    a.操作④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b.由以上结论汇总可知此“碱石灰”应为(选填“完全变质”、“部分变质”或“未变质”).证明有氢氧化钠的生成.

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意外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1. (1) 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确定一下该溶液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CaCl2+Na2CO3=2NaCl+CaCO3↓2.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假设】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明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

  3. (3)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样品中一定含有

    ③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

  4. (4) 【得出结论】猜想3正确

    【实验反思】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 ②Ca(OH)2溶液,能代替实验中CaCl 2溶液的是(填序号).

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 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 . 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 . 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 . 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下列试剂不需要密闭保存的是(   )
A . 浓硫酸 B . 石灰石 C . 浓盐酸 D . 石灰水
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过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
A . 制取少量的氢氧化铜:将Ba(OH)2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过滤 B . 除去N2中混有的水蒸气和CO2:将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石灰水 C . 鉴别NaOH和NaCl:取等量样品,分别溶于适量水中,测温度变化 D . 检验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取样,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向滤液中再滴加酚酞溶液
某同学发现一瓶没有塞上瓶塞的过氧化氢溶液,对该溶液中是否有过氧化氢的剩余,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⑴:该溶液中有过氧化氢的剩余。猜想⑵:该溶液中没有过氧化氢的剩余。

  1. (1) 【方案讨论】为了验证猜想,甲、乙、丙三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

    甲:取适量试剂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猜想(1)成立,若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猜想(2)成立.

    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

    乙:取少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入与甲等量的试剂,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1)成立,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2)成立,理由是(写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丙:

    操作

    现象

    结论

    取与甲等量试剂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猜想(1)成立

  2. (2) 【反思与交流】①敞口放置的试剂容易变质,所以要保存。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过程中起作用。除此之外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还可以

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看到有气泡产生。查验标签后确认药品没有拿错,在瓶口发现有白色粉末状物质。猜测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①分析原因: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实验验证: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再次确认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

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写出上述实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提出质疑: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

④再次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实验②试管中物质过滤,在滤液

中滴加几滴试液

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⑤实验反思:如何将该变质的溶液仍转化为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操作步骤

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 (1) (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2) (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3. (3)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生成

    猜想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4. (4) (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 (5) (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NaOH易与CO2反应而变质。小华看见实验台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图。

(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1. (1) 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图中,操作①的名称是
  3. (3) 根据如图实验现象判断,该NaOH(填“未”或“已”)变质。
  4. (4) 操作③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5. (5) 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是什么?

  1. (1) (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 猜想三:碳酸钠。
  2. (2)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二

    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三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取上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二正确

  3. (3) (交流与反思)小红同学认为实验一的结论不合理,你的理由是
  4. (4)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请分析实验三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的理由是
  6. (6) (总结提升)氢氧化钠固体必须保存。
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右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1. (1) 【设计实验】

    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烧杯壁发热

    .

    将①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

    溶液变红

    有Ca(OH)2

    取②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有CaCO3

  2. (2) 【反思评价】

    经过讨论,发现通过②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 , 理由是

  3. (3) 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 , 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
  4. (4) 【应用交流】

    生石灰要保存。

  5. (5) 【拓展延伸】

    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大写字母)。

    A . 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 . 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 C . 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 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b 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1. (1)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元素;

  2. (2)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观察到现象,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列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清液中有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4. (4) (反思与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2020年初,在预防新冠肺炎的战役中,“84”消毒液成为家庭必备消毒剂、京京在家里发现一瓶用后忘记盖上瓶盖的“84”消毒液,激发了她的研究兴趣。

(观察标签)

产品性质: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相对分子质量74.5),有效含氯量为34g/L-46g/L。

使用范围:一般用于物体表面和公共场所环境的消毒。

注意事项:①外用消毒剂、勿口服。

②不适用于碳钢和铝制品消毒,禁用于丝绸、毛、皮革、麻织物的消毒。

③置于避光、避热、阴凉处保存。

  1. (1) (获得信息)根据次氯酸钠的化学式判断,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提出问题)忘记盖瓶盖的“84”消毒液有没有变质呢?

    (查阅资料)①次氯酸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HClO)

    ②次氯酸能破坏微生物的菌体结构,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③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有剧毒)和水

    ④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此消毒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

    “84”消毒液没有变质

  3. (3) (反思与评价)老师帮京京检查后,认为她得出的结论,原因是
  4. (4) (拓展与交流)据以上信息你认为,“84”消毒液(填“能”或“不能”)用于皮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