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知识点题库

t2℃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加入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的现象如图1所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一定达到了饱和状态.

(2)图2中,(填“甲”或“乙”)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3)将图1中a溶液的温度从t2℃降低到t1℃,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较,通常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填序号).

A.溶液的浓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解度

(4)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再恢复到t2℃,析出晶体质量较多的是 .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B . 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70g溶液 D . 将甲、乙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 .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 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液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 . 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 . 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如表是KCl的部分溶解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

40

45.5

A . 20℃时,100g KCl饱和溶液中含KCl 34g B . 任何温度下的KCl饱和溶液都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C . 40℃的KCl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20℃的KCl饱和溶液的浓度 D . 将60℃的KCl溶液降温至4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表提供了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 .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 . 20℃时,100g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 . 将4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 . 将8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将60℃时的硝酸钾溶液X,冷却到20℃时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同时得到溶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X为饱和溶液 B . Y为不饱和溶液 C . X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Y D . X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Y
若将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一定温度下蒸发水份,则析出的氯化钠晶体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 B . 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 C .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 D . 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物质
日常使用的干电池是一种锌锰电池,它的构造是:负极为锌做的圆筒,正极是一根碳棒,它的周围被二氧化锰,碳粉和氯化铵的混合剂所包围,总称为"碳包"。碳包和锌筒之间填充着氯化铵、氯化锌的水溶液和淀粉等组成的糊状物。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对废旧的干电池进行探究。

(一)拆解干电池,得到铜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等物质。

(二)回收二氧化锰并测定碳粉与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1. (1) 干电池使用时将化学能转化成能。
  2. (2) 上述操作中灼烧的目的是
  3. (3) 同学们将过滤后得到的滤渣干燥后称得质量为25克,充分灼烧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克,则滤渣中二氧化锰与碳粉的质量比为。经分析,此结果偏大,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中缺少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4. (4) 为验证二氧化锰,同学们用A、B两支洁净试管,分别取5毫升3%的过氧化氢溶液,往A试管中加入少量上述实验灼烧后得到的固体,如果出现的现象,说明为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三)用拆解得到的锌皮(含杂质)制取硫酸锌晶体。

    实验步骤:①将剪碎后的锌皮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③将滤液加热浓缩、、过滤,得到ZnSO4·7H2O晶体。

  6. (6) 步骤①中反应方程式为,将锌皮剪碎的目的是
  7. (7) 步骤②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8. (8) 步骤③缺少的操作是
  9. (9) (四)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取1克锌皮放于试管中,实验中将注射器内50毫升稀硫酸(足量)完全注入试管中。当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刻读数得到量筒中水的体积为350毫升。已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

    计算该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0. (10) 上述方法测得的锌的质量分数偏大,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 . 没等装置冷却就读数   B . 锌皮中含有少量铁  C . 试管中有气体没有排出             D . 将注射器中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后忘掉夹紧弹簧夹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 (1) 50℃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分别放入100g水中完全溶解,只得到一杯饱和溶液,则它是(填A,B,C)的饱和溶液。
  2. (2) 50℃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3. (3) 将20℃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50℃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 (4) 若A中含有少量B时,宜采取分离提纯A物质。
根据下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P点表示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c (填“>”“<”或“=”)。
  2. (2)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3. (3) t2℃时,将40 g b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4. (4) 当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结晶的方法。
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物质的溶解度 a>b 的温度范围是 ;P 点的含义是

②能将 a、b、c 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都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写一种)。

③将 t1 ℃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3 ℃,则 t3 ℃时三者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当固体 a 中混有少量的 b 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 a。

④t3 ℃时将 35g a 物质加入到有 6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如果要改变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采取的方法有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2℃时,将30g的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2. (2) 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方法提纯甲物质。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丙相似; C . t2℃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 D . t2℃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甲=乙>丙。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944305396

A . 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 t1℃时,物质B的溶解度大于物质A的溶解度 C . t1℃时,物质A和物质C的溶解度相等 D . 将t2℃时的物质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液依然饱和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数据回答。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g/100g水)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填“很大”或“很小”)。

②50℃时,KNO3的溶解度(填“<”、“>”或“=”)NaCl的溶解度;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49.0gKNO3固体配成50℃的溶液,再冷却到20℃,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g。

③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提纯的方法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④要比较NaCl和KNO3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测定的数据可以是: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达到饱和时所需水的质量;或

⑤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说法正确的是(填编号)。

A  操作I一定是降温

B  a与b的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C  a与c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b与c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溶液升温或降温均都一定析出晶体 B . N点对应的ZnSO4溶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 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 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
如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将20gNaCl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 . 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 降温时,KNO3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NaCl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 D . 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相交
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填“>”“<”或“=”)B;
  2. (2) t2℃时,将30 g A物质放入8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3. (3) t1℃时,将A,B,C三种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用的方法是
分析如图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质的溶解度 B . A 物质中含有少量 B 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A C . t1℃时,A 和 B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 t2℃时,150g A 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10g
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 (2) 当b中混有少量a时,提纯b的方法是
  3. (3) t4℃时,在三个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c三种物质各20g,能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再降温到t2℃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