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

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 火的使用 B .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 建造房屋 D . 使用陶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据材料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 (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 (4) 从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元谋人遗址 C . 河姆渡聚落遗址 D . 半坡聚落遗址
“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可能是装满亿万年后的仓廪”这首诗歌里“仓廪”中的农作物是(  )

A . 水稻 B . 玉米 C . 黍米 D .
下列不属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情景的是(  )

A . 种植水稻 B . 住干栏式的房子 C . 住半地穴式的房子 D . 使用磨制石器
下列现象属于原始农业出现重要标志的是(    )

①农作物种植

②磨制工具

③家畜饲养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图片。它们所反映原始居民房屋“不一样”特色主要是由决定的。(    )

A . 饮食习惯 B . 自然条件 C . 劳动工具 D . 劳动技术
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 . 北京人 B .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 半坡原始居民 D . 黄帝
在沧海桑田的宏伟历史变迁中。盐阜先民们在古老的盐阜平原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在今天东台溱东、阜宁板湖等地都曾发现过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遗迹。并出土了一批磨制石器和玉器等。盐阜先民的新石器时代约相当于(    )

A . 元谋人时期 B . 北京人时期 C . 河姆渡时期 D . 尧舜禹时期
1973年,为建造排涝站,浙江省余姚县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一处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稻叶堆。这处远古人类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河姆渡遗址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的文化遗存的是(    )

①元谋人遗址

②北京人遗址

③山顶洞人遗址

④半坡人遗址

⑤河姆渡遗址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⑤ D . ③④⑤
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错误的介绍的是(    )
A . 生活在长江流域 B . 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 . 种植粮食作物粟 D . 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主食是(    )
A . 水稻 B . 小麦 C . D . 玉米
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但当第一个字母大写,写成“China”时,意思就是“中国”。中国是有名的“瓷之国”。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经能够烧制大量的彩陶了,这个地方在我国的哪一地区(    )
A . 云南元谋 B . 陕西西安 C . 北京周口店 D . 浙江杭州
下列属于河姆渡人生活要素的是(   )

①半地穴式房子

②猪纹陶钵

③鱼纹彩陶盆

④干栏式房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6

材料二  三千九百多年前,殷商国力强盛。工匠们正在铸造一个巨大的青铜器。这项大型工程在当时堪称尖端科技,从采矿、冶炼、运输、合金、铸造、修饰成形,过程漫长。它就是我们熟知的后母戊鼎,因鼎身的三字铭文而得名:铸造这件832.84公斤的青铜器,前后各道工序均需大量熟练工人协作配合。所需金属原料至少在一千公斤以上,而且必须有巨大的熔炉。……器身各部分的厚度不同,几种合金溶液冷却的速度不同,必须要做好协调,快速浇铸才能完成。也许这个大鼎,不知经过多少次反复制作才得以成功。

——摘自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

材料三  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 (1) 实物史料和历史遗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证据。观察上面的图片史料,根据示例回答。

    示例:图1考古推论出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工具。

    图2考古推论出

    图3考古推论出

    图4考古推论出

  2. (2) 2011年3月底,位于国博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
  3. (3) 材料三中“蔡侯”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三概括他的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根据如图《中国远古时代粮食品种分布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远古时代的农具以石器、木器和骨器为主

②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北京人已经开始种植粟

③我国原始农耕文明主要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④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考古是在寻找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那些已经丢失的记忆,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因为有了考古,才使得一个国家的历史更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层等,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灰烬层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植物种子等材料。

材料二     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于1930年,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穿孔骨针。

材料三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发现了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堆积物,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从完整的谷粒外形看,其属于栽培的籼稻稻谷。这些遭物分布在400平方米的范围内,说明当时有丰富的粮食储存。

材料四    半坡遗址的总面积有十万多平方米,这是一个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聚落。由于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收获是很丰富的。比较完整的房屋遗迹发现了40多处,此外还有储藏东西的客穴100多个,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达万件之多。烧制陶器的窑址六座,还活有遗留下来的许多兽骨、果核和腐烂的粮食等。

  1. (1) 考古发现的10万多件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2. (2) 考古发现有大量灰烬层,其中中下部灰烬层最厚处可达六米,这些说明什么?
  3. (3) 穿孔骨针的发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哪两种技术?
  4. (4) 材料三中的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什么?
  5. (5) 半坡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请列举一个半坡出土的代表性彩陶。
  6. (6)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  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