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点题库

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B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 居民的分化 D . 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私有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

A . 河姆渡原始居民 B . 半坡原始居民 C .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 山顶洞人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往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哪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

A . 小明: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山顶洞人 B . 小芯: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C . 小华: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D . 小丽: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下图中所示彩陶的用途最有可能是(    )

A . 洗涮用具 B . 储存种子 C . 汲水 D . 制酒
河姆渡居民住着的房子,半坡原始居民住着的房子。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
A . 云南元谋 B . 北京周口店 C . 陕西西安 D . 浙江余姚
假如你有幸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半坡人生活的年代,好客的半坡人热情招待了来访的你。下列情况不会发生的是(  )
A . 端上热气腾腾的大米干饭 B . 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入住 C . 大盆狗肉供你享用 D . 用骨制箭头、渔叉等工具打猎捕鱼
概括历史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请你为下列图片确定一个适当主题(    )

A . 生产工具的变革 B . 生活工具的变迁 C . 人类社会的变迁 D . 我国的农耕文化
据考古发现推测,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在“稻花香里话丰年”的是(   )
A . 北京人 B . 河姆渡人 C . 半坡人 D . 山顶洞人
如图四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 中外文明的交流 B . 古代壁画的精美 C . 生产工具的发展 D . 辉煌的隋唐文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 半坡居民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居民 D . 北京人
与“半地穴式房屋”、“粟”、“黄河流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半坡人遗址 D . 河姆渡人遗址
下列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 . 饲养猪、狗等家畜 B . 种植栗等农作物 C . 住干栏式房屋 D . 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半坡遗址出土的生活用具中,极具特色的是(    )
A . 象牙雕刻 B . 木结构水井 C . 打制石器 D . 彩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家出发了,洞里留下少数几个年岁大的人,他们留下来并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小孩,更重要的是看管火种。

材料二: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分开。

——恩格斯

材料三:“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1. (1) 据你所学,材料一反映的原始人类可能是什么人?距今约有多少年?
  2. (2) 据材料二说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有什么作用?
  3. (3) 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他们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他们居住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中华文明是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下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

A . 长江流域 B . 珠江流域 C . 黄河流域 D . 辽河流域
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一种工具叫耒耜,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 打猎 B . 采集 C . 捕鱼 D . 耕地
一位同学在中国农业展览馆参加原始农耕体验活动,他使用的工具应是(    )
A . 打制石器 B . 骨相 C . 铁锄 D . 曲辕犁
黔东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A . 元谋人 B . 河姆渡人 C . 半坡人 D . 山顶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