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知识点题库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观察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

倾邻国而雄诸侯。一一《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有些人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

请回答:

  1. (1) 从材料一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材料四中“创立学说,广收学生,大办私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谁?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 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 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 (3) 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后期 B . 战国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
A . 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B . 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C . 商品活动逐渐活跃 D . 金融业迅速发展
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 .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 . 青铜工具的广泛使用 C . 商品交换日益兴盛 D . 分封制逐步瓦解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右边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僇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迁都以前,孝文帝就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传统的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 (4) 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④②③
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出(    )
A .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 . 规模扩大 D .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春秋时期 D . 战国时期
截止2016年底,“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3年聚焦“三农”问题。回顾历史,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原始农业兴起。请问它兴起于哪些地区?
  2. (2) 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农具和耕作方式分别是什么?这一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推广推动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哪场变法运动?
  3. (3) 西汉时期,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并重视“以德化民”的两位皇帝分别是谁?三国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得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是三国中的哪个国家?
  4. (4)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在北朝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的作者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请写出该书的名称。
  5. (5) 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 耜耕 B . 牛耕 C . 耧车 D . 曲辕犁
干农活如果“手无寸铁”是件难事,在我国铁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加入到农业生产中的?(    )
A . 商朝 B . 西周 C . 春秋 D . 战国
我围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为历代统治者重视,为璀璨的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二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商鞅变法

  1. (1) 材料一中,图1发现于我国长江流域某遗址,是原始农耕时期典型遗址的代表,该遗址是什么?当地的房屋主要是什么建筑?
  2. (2) 材料一中,图2铁农具在我国哪一时期出现?此外当时还有什么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 (3) 材料一中,图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由谁主持修建?影响如何?
  4. (4) 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这次变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既是分裂动荡、诸侯群雄纷争的时期,又被称为大创造、大变革的时代,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春秋后期,哪两个生产工具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2) 材料一中,“周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一些强大的诸侯之间展开激烈争斗,相继称霸。请写出春秋时期称霸的诸侯,两例即可。
  3. (3) 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这一变法中最受旧贵族反对的是哪项措施?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哪一项措施?
  4. (4) 结合所学的知识,你认为商君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下列生产工具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 骨耜 B . 打制石器 C . 青铜铲 D . 铁犁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                       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

③夏朝的建立                           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④①②③ D . ②①③④
生产工具的变革从侧面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历史上开始使用青铜和铁工具的时期分别是(   )
A . 尧舜禹、夏商周时期 B .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 C .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D . 春秋战国、隋唐时期
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春秋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明清时期
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