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杜甫《无家别》

  1. (1) 材料反映了天宝年间的什么景象?“世乱”具体指什么史实? “世乱”给唐朝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2. (2) 从材料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

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  )
A . 农民战争 B . 统一战争 C . 兼并战争 D . 叛乱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望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即西汉盛世、大唐盛世和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还大规模展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开发。从总的后果看,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发展了。……西汉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统一,正是各族人民共同进步的结果

——《中国通史·秦汉时期(上)》白寿彝

材料二:一到唐玄宗时,社会富庶已与隋代相似,而天宝(玄宗后期年号)之乱,亦乃与隋炀相差不远

——《国史大纲》钱穆

材料三:清朝入关定鼎中原后,……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都分别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

——《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陈勤

  1. (1) 材料一中的武帝时,哪一事件促进了对西北地区的“交通、开发”?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历史上把唐玄宗时的“社会富庶”局面称为什么?“天宝之乱”指的是哪一事件?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清朝入关定鼎中原”是在哪一年?请分别举一例说明清朝“平定了内乱,击溃或逼退了外敌”。
唐朝由盛而衰,一蹶不振的转折点是(  )
A . 玄武门之变 B . “安史之乱” C . 七国之乱 D . “八王之乱”
下列各项中属于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

①皇帝荒废朝政        ②节度使权力膨胀

③军队战斗力薄弱      ④发生严重灾荒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名句所关联的人物及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与统一国家建立 B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与《史记》 C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太宗与安史之乱 D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与抗元斗争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 .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 . 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 . 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 . 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唐朝诗人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唐玄宗在位后期的年号)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诗中的“世乱”指的是 (   )
A . 黄巾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五代十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项目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是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 (1)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 (2)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3.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答出2点)?
唐朝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各地不断坐大的藩镇。于是唐德宗在无奈的情况下发布了《罪己诏》,首次明确地声明不再约束各地的藩镇,对其姑息迁就。这种举措的直接后果是(    )
A . 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B . 标志着唐朝的灭亡 C . 造成了外族的入侵 D . 唐朝中央权力进一步削弱,各地藩镇不断发展壮大
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是指(    )
A . 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 . 京城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 .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 . 节度使管辖的地区
唐代郑棨的《天开传信记》记载唐玄宗小时候还是皇太孙时,曾经在朝堂上斥责权倾一时的武攸暨,武则天对此惊叹道“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但唐玄宗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④是一次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解读唐诗,品味历史

某校七年级2班的历史老师发起了“搜集唐诗,解读历史”的系列探究活动。以下是系列活动之一,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1. (1) 【搜集唐诗】请你分享一下,搜集唐诗的途径有哪些?试举两例。
  2. (2) 【唐诗解读】以下是2班同学搜集到的两组唐诗,请你参与到对唐诗的解读过程中。

    第一组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②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凉州行》

    ③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李白《哭晁卿衡》

    第二组

    ①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

    ②重镇如割据,轻权绝纪纲。军州体不一,宽猛性所将。——杜甫《入衡州》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第一组诗句分别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3. (3) 第二组诗句中的①②两句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
  4. (4) 《不第后赋菊》的作者为了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愿望,采取了什么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主题归纳】依据上述两组唐诗及其解读,归纳此次探究的主题。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平卢、范阳、河东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 .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 中央与边镇的力量失去平衡 C . 外戚宦官专权乱政 D . 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在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朝代的统治者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开元末年,出现了长达八年的叛乱……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907年,一位节度使建立了后梁政权,至此,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宋太祖削夺高级将领的兵权,以防范武将拥兵自重。在宋朝的统治阶层中,文人士大夫可谓举足轻重,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官职,大多由文臣担任。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若论制度,宋代大体都沿袭着唐(朝)旧(制度)。只因宋初太祖太宗不识大体,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了一个重要官职,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材料一中图一是唐太宗时期哪一制度的示意图?在他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2. (2) 材料二中的“长达八年的叛乱”指的是什么?“一位节度使”指的是谁?
  3. (3) 举一例与宋太祖有关的典故。据材料三说明宋朝建立后,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一个重要官职”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设置此官职的目的是什么?
  5. (5) 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发展趋势?
"安史之乱"后,留唐日人向日本国内报告了唐王朝中央集权体制涣散、经济衰退、文化受到严重摧残以及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随后,日本终止了遣唐使的派发。这表明(   )
A . 留唐日人参与安史之乱 B . 中日友好关系自此终止 C . 遣唐使政策无实际效果 D . 国力盛衰影响对外关系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李渊晋阳起兵反隋 B . 黄巾起义 C .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 D . 藩镇割据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環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来,他重用高力士、李林甫和杨国忠等奸佞之人。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 革新制度,变法图强 B . 藩镇割据,君弱臣强 C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 得贤者昌,失贤者亡
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李自成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