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 (1) 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 (2)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 (3) 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4. (4) 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你对此作何评价 ?

下列内容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的是(    )
A .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 . 发生严重灾荒 C . 朝政日趋腐败 D . 节度使的势力膨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杜甫《春水》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四:“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

材料五: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晁卿指阿倍仲麻吕,他的汉名为晁衡)

——李白《哭晁卿衡》

  1. (1) 诗中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一盛世局面?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2. (2) 杜甫在诗中描述的是唐朝哪一重要的农具?
  3. (3) 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建立起的标志是什么?
  4. (4) 唐朝的“贵主和亲”是指什么事件?“贵主和亲”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5. (5) 阿倍仲麻吕来到唐朝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是以什么身份来中国的?唐朝时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贡献的中国高僧是谁?
  6. (6) 根据上述诗歌中所描述的唐朝事件,请写出唐朝的时代特征。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澶渊之盟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2) 【君臣之间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治的君臣。

    第一对:(填皇帝)和(填大臣)

    第二对:(填皇帝)和(填大臣)

  3. (3) 【民族交往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事例。

  4. (4) 【中外交流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5. (5) 【社会制度的和谐】这一时期进一步完善的政治制度和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

  6. (6) 【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发明的两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

  7. (7) 唐朝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哪一事件使唐朝由盛转衰?举出唐朝末年爆发的一次农民大起义。
  8. (8)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古鉴今,学习这段历史后你认为今天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点即可)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巾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陈桥兵变 D . 玄武门之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中国历史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

材料一: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灭陈,南北统一……

材料二:1368年初,朱元璋以南京为都城,称皇帝,建立明朝。……

  1. (1) A.;B.;C.;(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即可)
  2. (2)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3. (3) D.;E.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即可)
  4. (4)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著名战役。
导致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 黄巾起义 B . 八王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发生在(   )
A . 唐太宗时 B . 唐高祖时 C . 唐中宗时 D . 唐玄宗时
“万国尽征戌,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唐朝某次动乱造成的惨状,诗句反映的是(    )
A . 七国之乱 B . 八王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靖康之变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    )
A . 藩镇割据 B . 宦官专权 C . 黄巢起义 D .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的最严重后果是(    )
A . 形成五代十国 B . 危害国家统一的局面 C . 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D . 使得中央政令无法实行
杜甫在《垂老别》中这样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安史之乱 B . 玄武门之变 C . 藩镇割据 D . 武则天统治
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北上,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后期,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A . 安史之乱 B . 黄巢起义 C . 藩镇割据 D . 澶渊之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有学者认为,唐朝盛世时期的皇帝,在执政时都极为重视人才的作用,可以说唐朝兴盛的最重要原因在于用人,大量杰出人才为唐朝的盛世提供了有力保障。

——摘编自王永平《从“天下”到世界:汉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鼎盛时期的盛世名称。
  2. (2)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关于唐朝兴盛原因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有学者指出,安史之乱后涌现出更多的藩镇,这是帝国为化解安史危机,甚至还包括帝国前期痼疾而采取的一种相当理性的措施,在与藩镇的博弈之中,唐帝国通过不断学习与调整,重新树立起它对藩镇的权威与控制力。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统治 B . 藩镇使中央权威受到挑战 C . 藩镇解决了帝国前期危机 D . 安史之乱后国家走向分裂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据下表可知(   )

时期

使用数量(位)

出身

所在

结果

唐玄宗统治时期(44年间)

8

多科举出身: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巡边

唐肃宗一-唐懿宗(100年间)

36

几乎都是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唐僖宗--唐哀

宗(34年间)

67

强藩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

征战

A . 地方的独立性逐渐加强 B . 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 节度使代替天子的职务 D . 各个藩镇之间战争频繁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繁荣和兴盛都离不开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二: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撰编自岳精书社七年级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地理志》

材料四: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这种考试在明朝时有何新表现?
  2. (2) 材料二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3. (3) 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强化皇权,朱元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他设立了哪一机构监视官民,使皇权高度集中?
下表是学者制作的《隋唐户口变迁表》,根据户数的增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代

户数(万)

口数(万)

1户平均口数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890.7

4601.9

5.17

唐高祖唐武德二年(619年)

200余

唐太宗贞观一三年(639年)

312

1325.2

4.25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380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

615.6

3714

6.03

唐玄宗天宝一四年(755年)

891.4

5291.9

5.94

唐代宗(唐肃宗之子)

广德二年(764年)

293.3

1692.0

5.79

A . 古代数据统计错漏比较多 B . 隋朝治理成效超过唐初 C . 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 . 开元末年唐朝由盛转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