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材料四:

  1. (1) 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所以这位皇帝为各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3. (3) 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一位当时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
  4. (4)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来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请写出上述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5. (5)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又是描写那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景象。历史上把这盛世景象称之为什么
  6. (6) 唐朝这样的繁荣局面被什么事件所破坏,唐朝国势从此走向衰落。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2. (2) 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 (3) 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推动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政策。
  4. (4) 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5. (5) 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制度。
  6. (6) 人与自然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通的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工程。
  7. (7) 列举本学期所学的因暴政导致亡国的君主和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
  8. (8) 结合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
A . 盘庚迁殷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巾起义
唐朝的灭亡是一个过程,下列与唐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 . 安史之乱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B . 藩镇割据的态势愈演愈烈 C . 科举制的创立 D . 唐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名句所关联的人物及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与统一国家建立 B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与《史记》 C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太宗与安史之乱 D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与抗元斗争
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唐朝边塞诗体现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外扩昂扬、积极向上转向厌战悲凉、思乡恋家。这反映了(    )
A . 军队战斗能力下降 B . 晚唐诗歌发展由盛转衰 C . 社会矛盾极度激化 D . 政局动荡影响文化风貌
唐朝初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 黄巢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藩镇割据 D . 靖康之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材料二: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zhun路难行)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景、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

材料三: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南走。

材料四:禄山之乱后,东周(洛阳)之地,入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洛阳附近) ,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汴(今开封) ,达子徐方(今徐州。) ,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 ,经于相土(相州)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材料五:若唐玄宗之晚节,未尝安危而利灾也,特以沉湎酒色,而卒致丧败,则虽知张九龄之忠,而终幸李林甫之能宽假以征声逐色之岁月,故言之而必不听。

 ——王夫之

  1. (1) 从材料一中,你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才出现了材料一中的局面?除唐玄宗的努力外,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材料一中局面的出现?

  3. (3) 材料三中的“禄山作乱”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四、分析“禄山作乱”的原因和影响。
  4. (4) 对比唐玄宗统治前后的不同,深刻的教训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 . 安史之乱 B . 七国之乱 C . 八王之乱 D . 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是(    )
A .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日益紧张 B .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C .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 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和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分别是(    )
A . 贞观之治和黄巢起义 B . 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 C . 开元盛世和黄巢起义 D . 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
下面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图片_x0020_39666014

A . 秦朝暴政 B . 赤壁之战 C . 贞观之治 D . 安史之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唐初以来百余年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唐玄宗是无法成为盛世之君的。他深知“治民必先治吏”的道理,罢免了大量中宗时期通过特殊关系委任的官员。还屡次下诏限制土地买卖,大力发展生产。他的杰出之处还在于不固执己见,不墨守成规,善于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选择。

材料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成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

材料三:见图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玄宗“成为盛世之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2. (2) 材料二中唐玄宗设置节度使最终导致了哪一动乱?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动乱对唐朝的统治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发展趋势。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这表明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 黄巢起义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安史之乱
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 . 开凿大运河 B . 安史之乱 C . 宦官专权 D . 籓镇割据
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 黄巣起义 B . 安史之乱 C . 藩镇割据 D . 朱温灭唐
安禄山每次人宫,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位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唐玄宗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藩镇割据,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由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致命的打击;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下表研究的主题是(   )

历史时期

东周

西汉

东汉

西晋

唐朝

政治现象

诸侯争霸

七国之乱

州牧割据

八王之乱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A . 君主专制弊端丛生 B . 地方建制的教训 C . 分裂违背历史潮流 D . 重文轻武的得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材料二:开元年间,唐玄宗非常重视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他曾经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核,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材料三:唐玄宗后期,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国家从此走向衰落。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对人才的什么态度?为选拔官员,他在位时期重用许多人才,请列举出二位。他在位时期国家出现的盛世局面称为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的哪项改革措施?请用材料中的话回答。并写出辅佐他进行改革的二位贤相。
  3. (3)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历史上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材料三中“大规模的动乱”指什么?
  4. (4) 综上所述,请谈一谈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