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知识点

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措施:
(1)军事上: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知识点题库

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统治者在地方设立的管理机构是(    )
A . 禁军 B . 节度使 C . 转运使 D . 通判
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而设置分权的官员是(    )
A . 通判 B . 宰相 C . 转运使 D . 枢密使
宋代时期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这里的“专门机构”是指(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蕃坊 D . 市舶司
写出下列朝代的都城。
  1. (1) 隋朝﹣﹣
  2. (2) 北宋﹣﹣
  3. (3) 元朝﹣﹣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嬴政 B . 刘邦 C . 李世民 D . 赵匡胤
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   )
A . 靖康之变 B . 陈桥(驿)兵变 C . 玄武门之变 D . 葵丘会盟
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 实现地方自治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杜绝官员贪腐 D . 促进社会和谐
“上(宋太祖)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 派文官担任知州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  “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

——程颐

材料三  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1. (1) 材料一描绘的是什么事件造成的惨状?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 (2) 著名理学家程颐评价的人物是谁?从程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玄武门之变 B . 陈桥兵变 C . 大泽乡起义 D . 淝水之战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赵普所提计策起到的作用是(    )
A . 加速了宋王朝的统一进程 B . 免遭外族入侵 C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提高行政效率
“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发生于(    )
A . 960年 B . 961年 C . 962年 D . 963年
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    )
A . 加强军队建设 B . 重视精兵简政 C .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 . 大力发展经济
著名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

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秦始皇嬴政 B . 汉高祖刘邦 C . 唐太宗李世民 D . 宋太祖赵匡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材料二: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宋太祖

材料三:行文自“起讲”开始,就须“入口气”。即代圣人孔子或贤者孟子、朱熹等人的口吻说话。谓之“代圣贤立言”。至于代言的内容,也不能凭空捏造或搞乱了时代,只能依照“朱注”的文字加以构思。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必遭黜落。

——赵伯陶《明清八股取士与文学及士人心态》

  1. (1) 材料一与什么制度有关?此制度在唐朝有何新的发展?
  2. (2) 材料二体现宋太祖的什么治国理念?这给宋朝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3. (3) 材料三中的“行文”指的是什么?概括材料中“代圣贤立言”的含义。
  4. (4) 综合以上材料,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思想文化政策,你认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过度毁林造田,破坏了植被,造成气候变化。下列选项不符合这一推理规律的是(    )
A . 隋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全国统一 B . 科举制的创立,选官标准发生变化,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 . 转运使的设置,地方财赋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八股取士的推行,规范了应试格式,有利于创新发明
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人,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散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控制兵权 B . 削弱相权 C . 削弱地方官权力 D . 巩固宰相权力
宋太祖时出现“兵不识将,将不专兵”这种怪现象,其主要根由是(    )
A . 宋朝的将领缺乏指挥才能 B .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武将专权,定期换防 C . 宋朝用文官来带兵打仗 D . 宋朝形成了文臣统兵格局
与"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有联系的历史人物是(   )
A . 李渊 B . 杨广 C . 赵构 D . 赵匡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朝统一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分科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这种选官方式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摘编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太祖革新唐五代藩镇擅留财富的弊端,始遣官充诸道转运使,以收利权。

——摘编自《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摘编自《元史·地理志》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选官方式的进步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宋初设置通判的目的。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朝设置转运使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