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宋代佃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佃农拥有少量的田产 B . 佃农将收成的一半交给地主 C . 在法律面前佃农与地主一律平等 D . 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松弛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

A . 开封 B . 临安 C . 广州 D . 泉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 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 (1) 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的景象?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 (4) 材料四是哪位统治者的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外交流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海外贸易的发展】

材料一: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座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吸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经济格局的变化】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经济工具的变化】

  1. (1) 宋代有哪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政府为加强海外贸易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宋代海船行驶中指示方向的工具是什么?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图B,图C分别写出当时生产工具名称。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南宋时期市场上通行“会子”和“关子”。这一现象说明宋朝(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农业科技进步 C . 海外贸易扩大 D . 商品经济发展
下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粮食产量及所占比例变化图,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

朝代

南方

北方

粮食(斤)

占全国粮食产量比例

粮食(斤)

全国粮食产量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B . 北方的粮食产量要比南方高 C .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 .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某中学七年级同学正在筹划“感受宋朝魅力”的主题展览活动,下面是他们已经搜集的素材,请帮他们完善。

  1. (1) 请将以上素材放入合适的场馆中,填写序号即可。

    场馆

    科技馆

    经济馆

    都市生活馆

    文学馆

    素材

  2. (2) 请从科技馆中选择一件展品,配上简要的解说词。(需包含两到三个要素)
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而搜集材料整理制作的图表。

地区

时间

北方

南方

宋初

人口100多万户

人口230多万户

北宋

贡献财政收入20%

贡献财政收入80%

南宋

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读表后,你认为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

A . 人口大量南迁 B . 宋朝社会生活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苏杭生活富足
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已使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 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 . 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 . 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秦汉

117(全国)

1048. 35

5. 72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1167.7

3. 85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1450. 92

6. 42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予谓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日:苏常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材料三: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时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材料中能反映这种新变化的依据有哪些?
  3. (3) 材料三作者认为,“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货币经济”、“工艺技术”发展方面的史实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 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 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 . 乡村文化繁荣 B . 夜市已经出现 C . 海外贸易活跃 D . 交子开始使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观察材料一,指出隋朝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 (2) 材料二是唐朝时出现的两个农业生产工具,请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和好处。
  3. (3) 概括材料三中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现象?
  4.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移至江南地区。……其显而易见的好处是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更加靠近东南沿海港口而节省了运输和交易成本,为规模性海外贸易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北宋中叶煤炭革命的带动下,冶金、陶瓷、纺织、造纸等各部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分工不断深化,产出能力显著提升……宋代远洋海船载重量大,设计科学,性能优良,正是依赖200吨以上的大型商船,中国海商组建庞大商队,10世纪以后,逐渐取代阿拉伯商人在海上贸易中独占鳌头。领先于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的威力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开始显现。

材料三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经济作物方面,棉花的种植更加盛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棉产区,东北也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地;甘蔗的种植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也十分普遍;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兴修水利,康熙时“淮黄故道,次第修复,而漕运大通”。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隋唐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
关于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城成为粮仓 B . 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 C .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成为瓷都 D . 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古代开始流行“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明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示意图。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西汉、唐代、北宋的南北方户口数一览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总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总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四: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变、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但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1. (1) 根据朝代更替顺序,将年代尺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③  

  2. (2) 概括b段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3. (3) 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江南经济的记述。据此可知,北宋(    )

记述

出处

“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准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北宋·李靓《寄上富枢密书》

“大江之东,南至五岭……舟车南北,日夜灌输京师者,居天下十之六七。”

北宋·沈括《扬州重修平山堂记》

A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 江淮已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C . 北方地区物质严重匮乏 D . 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提升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 . 西汉 B . 唐朝 C . 两宋 D . 南宋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由唐朝至清朝,我国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另又据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之统计:唐代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船,全年多达4000被,来到广州港登岸之客商,一年就有80万人次之多……唐代广州当局设置了蕃坊和蕃学,以安置与管理外侨及教育其子女。

——摘编自周兴禄《广州海丝之路溯源及其发展过程研究》

材料二: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所谓盛极而衰,在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后……曾经开放的海上大国开始施,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鸵鸟般但求自保的心态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防范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但同时也形成了十分被动的局面。

——摘编自熊显华《海权简史:海权与大国兴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蕃坊和蕃学”的职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外国“商船”、“客,”众多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积极推广海外贸易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如果一位外国商,要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应该在泉州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引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航海潮流”的历史事件的原因,并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影响。
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表明当时全国丰饶的粮仓在(    )
A . 洞庭湖流域 B .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 C . 鄱阳湖流域 D . 洪湖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