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你可以知道科举制的什么特点?

  2. (2) 请你根据材料一所述科举制的特点与清朝的科举制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3. (3) 请看材料二的图,请你说说这是元朝哪个皇帝建立的哪个制度?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 (4) 材料三里论述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其中之一的消极影响,请你把影响写完整,并分析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思想控制 B . 大力发展传统文化 C . 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员 D . 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是一座古文化遗址与文物陈列相结合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其中部分展板及文物如下图。

材料二:君主专制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看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发展图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

——岳麓版高中教材必修I 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四:朱元璋建立的明代专制政权,不鼓励任何向权威挑战的思想。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五经”,其中,《孟子》还必须删节,去除他认为对君主大不敬的章节。这种桎梏思想的做法,造成了明一代读书人思想范围的狭窄和偏颇,他们正如《儒林外史》中形容的读书人那样,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

——改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 (1) 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横线上划“√”;违背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划“×”;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横线上划“○”。

    ①燕国是西周的西北重镇。

    ②燕侯是与周王同姓的诸侯。 

    ③周人的礼仪重视维护社会等级。

    ④周王分封给诸侯的主要是土地和人口。

    ⑤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

  2. (2)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给图3的处拟定一个标题,这种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以明清两朝为例列举皇帝实现这种变化的措施(明清各列一例)。
  3. (3) 依据材料四,概括明代科举制的特点并解释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这种考试制度有什么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指秦朝焚书坑儒)……。”

材料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是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写的,结果他被斩首……

  1. (1) 材料一抨击了明朝怎样的选官方式?为什么这种方式“有甚于咸阳之郊”?
  2. (2) 为了加强专制集权,明清两朝还创立了哪些制度?
  3. (3)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
  4. (4) 以上两则材料的措施主要侧重于哪一方面的统治?有什么共同目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如图为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乾隆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管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管制变化。
  2. (2) 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 (3) 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 (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明太祖制义取士”指的是(   )
A . 八股取士 B . 锦衣卫和东厂 C . 文字狱 D . 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明朝,我国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材料二:到明清两代,始把培养人才的机构归并到考试制度里。当然,做翰林的不一定全都好,然而政治家学问家都由这里面出来,那亦是事实。…从明代下半期到清代末期三四百年间,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斯丧人才的。演变到明代,又在经义中渐渐演变出一个一定的格式来。违犯了这个格式就不取。这不过是一个客观测验标准。八股文犹如是变相的律诗,是一种律体的经义。……目的还是在录取真人才。然而人才终于为此而消磨了。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材料四: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自嘉靖十九年(1540),海贼李光头、许栋“引倭聚双屿港为巢,分掠福建、浙江”以来。嘉靖四十二年三月,倭寇长乐,四月,总兵戚继光“分别诸将趋福州,合击倭之支党于长乐,破之,倭悉遁去”。

——摘编自刘晓东的《从“地方经验”到“共有记忆”》

请回答:

  1. (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这项措施起到了哪些作用?
  2. (2) 材料二中为何说“八股文考试真是中国历史上最断丧人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考试制度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郑和下西洋带来了哪些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长乐县就频遭倭寇侵扰”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明朝中后期对外交往上态度有何的变化。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明朝以后东西方发展逐渐易位的因素有哪些?
17、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各从所好各聘所长 D . 八股取士
知识归类,填充表格。

自秦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多个朝代的统治者不断采取措施以强化君权。

请根据所学知识,以思想方面的措施为例,完成下表。

图片_x0020_1000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由开放的宋朝带来了多元化的社会,激发了中国人伟大的创造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而在思想、文化、科技、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宋朝是中国人对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朝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有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明的顶峰——伟大的宋朝文明》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在思想、文化、科技、宗教、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空前伟大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证明“宋朝是中国人对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朝代”。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并概括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
  3. (3) 综合两则材料及问题,指出影响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诗篇不仅带给人们精神上的熏陶,有的诗篇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阅读以下诗句:

诗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一十六人也。”

  1. (1) 诗句出自我国哪位抗倭英雄之口?那时的倭寇是指哪国的不法商人和海盗?这位英雄在什么地方九战九捷,最终荡平浙江倭寇?
  2. (2) 对这位英雄人物作怎样的评价?
  3. (3) 材料二所说的“八股之害”指的是出现于我国哪个朝代的科举考试的形式?这种形式被称为什么?考试出题的范围是怎样的?
  4. (4) 提到科举考试,最早正式形成于我国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唐朝若想做高官,主要途径是通过哪一科的考试?
  5. (5) 谈谈你对这种“八股之害”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提高各级官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唐朝对官员文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开科考试是贯彻按才学选官原则的前提;设立科目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唐朝中后期,凭借高官子弟特权进入仕途的宰相人数急剧减少。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一个地区经济文化越发达,进士人数就越多。北宋科举制没有地域名额的限定,完全

按才能录取。因此,北宋所录取的进士里,其籍贯的分布很不平衡,欧阳修言:“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

----摘编自刘俊丽《宋诗作者队伍的定量分析》

材料三:乾隆年间,大臣鄂尔泰说:“非不知八股无用,而牢笼英才,驱策志士,其术莫善于此。”此处“牢笼”二字,既有控制之意,还有网罗、选拔之意,八股“无用”是指对政治或治国安邦无直接的作用,并不是说对选拔人才无用的意思,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选拔少量的治国精英,却造就了许多除了举业之外一无所长的儒生。

------摘编自刘海峰 ,季兵《中国科举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开科考试”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宋科举录取进士的地域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发展

    对宋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八股”始创于哪-.朝代?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股取士产生的消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有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图文资料

材料三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

  1. (1) 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该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一制度的进步性体现在哪?
  2. (2) 材料二中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哪个朝代?该现象的出现与统治者实施的哪一政策有关?该政策对材料一中的制度有什么促进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时该制度在考试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什么变化?该变化对教育方面有何消极影响?
观察下表,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 . 科举制影响力不断扩大 B .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 . 河南地区经济发展停滞 D . 江苏地区迁入人口最多
为维护统治,我国古代诸多王朝,都注重加强思想文化控制。下图“?”处的内容应是(    )

A . 设立三司 B . 设立厂卫 C . 八股取士 D . 废除丞相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三承颗,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地……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独尊儒术 C . 八股取土 D . 文字狱
下图反映了,当时(   )

明代某知识分子的读书单

钦定《五经大全》(二程、朱嘉注)

钦定《四书大全》(二程、朱嘉注)

钦定《性理大全》(二程、朱嘉注)

《近思录》(朱熹)

《伊洛渊源录》(朱嘉)

A . 科举考试有新变化 B . 大众文学日益流行 C .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 . 科技创新逐渐落伍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唐太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汪洙《神童诗》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明朝顾炎武

材料二:

材料三: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谚语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曹翰《退将诗》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吗?请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并拿出一幅画,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 (1) 材料一左框中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哪方面的历史影响?谈谈你对“八股之害”的看法。
  2. (2) 上面时间轴中的这些“盛世"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请把时间轴上的①处内容补充完整,并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盛世”的认识。
  3. (3) 上述诗句和谚语反映了宋朝的哪一政治特点?请对该特点予以客观评价。
  4. (4) 上面材料中监视宋濂的是什么机构?明朝还有什么类似的机构?它们有何共同影响?
文物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如果文物会说话,青州博物馆馆藏状元卷会说(    )
A . 带你学习造纸工艺 B . 伴你领略魏晋书法 C . 和你品味最美宋词 D . 陪你探究科举考试
张小二是明朝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求取功名,他必读的书目是(    )
A . “四书”“五经” B . 唐诗 C . 宋词 D .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