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

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业:棉纺织业由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商业: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明朝的经济发展 知识点题库

在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的说法,请问到明末时,位居第二的是哪一个阶层(  )

A . 商人 B . 知识分子 C . 农民 D . 手工业者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

A . 明朝初期 B . 清朝初期 C . 清朝中期 D . 明朝中期以后
明代引进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 . 玉米、甘薯 B . 花生、马铃薯 C . 葡萄、花生 D . 向日葵、玉米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

A . 帝国的繁盛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C . 近代的曙光 D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 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

A . 玉米 B . 甘薯 C . 葡萄 D . 花生
明代引进的、原产南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

A . 玉米 B . 棉花 C . 水稻 D . 小麦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这段史料反映了(  )
A . 明朝时京官和妻子的感情很好 B . 明朝时的京官很悲观 C . 明朝时的京官度日如年 D . 明朝君权空前加强,对百官的震慑极大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抹亮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变化。

材料二:两宋时期,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生产水稻的苏州、湖州成为天下的“粮仓”。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了北方。因此,出现了“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说法。

材料三:明万历苏民无积累,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古今图书集成》

材料四: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给人的突出印象,一是洋,洋货充斥,洋房栉比,洋人满街。二是奇,水能自来,灯赛月亮,钟能自鸣,铁管冒电……种种西洋西事,构思精巧,出人意表。

——熊月之《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

  1. (1) 材料一中说,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宋代时,南方手工业中培养出了什么新的行业,明朝时这种行业从南方推广到了北方?纸币的出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2. (2) 材料二提到水稻,南宋时最优良的水稻品种是从越南引进的什么品种?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苏州城在经济上出现何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从经济层面分析这种现象为什么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上海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
有历史学家指出:“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以下史实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出现了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B . 颁布“禁海令” C . 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D . 人地矛盾突出
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①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人口快速增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明朝商业发展繁荣,以下属于明朝商业繁荣表现的是(    )
A . 出现纸币“交子” B . 设立市舶司管理贸易 C . 出现娱乐场所“瓦子” D . 出现区域性的商帮
如图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

A . 战国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魏晋时期 D . 明清时期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 . 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 . 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 . 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 . 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明朝时,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 提高了农业耕作技术 B . 增强了抵御饥荒能力 C . 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 . 根除了人口增长压力
李华同学以“中国古代人口变迁”为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数据,并由此列举了对应史实。从中可归纳出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人口数据

对应史实

秦朝中(3000万)—西汉初(1650万)

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西汉初(1650万)—西汉中(5767万)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东汉末(5648万)—西晋初(1616万)

军阀割据混战、政权分立

明初期(6659万)—清中期(31300万)

政局稳定、康乾盛世

A . 民族迁徙、中外交往 B . 技术进步、土地开发 C . 江南开发、中外交往 D . 战乱纷争、政局稳定
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
A . 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 B . 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 C . 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 D . 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
货币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缩影,货币体系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简表。

时期

概况

商周

以海贝作为主要货币

春秋

铜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战国

各诸侯国自行铸币,货币的标准、形状、价值等多种多样

秦朝

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西汉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唐朝

唐高祖“废五铢,行开元通宝”。以后历代货币以它为范式

两宋

出现纸币“交子”“会子”

明清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材料二: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世界白银流入中国的记载。

◇[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记载: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

◇[英]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18世纪中期,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中国茶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

◇《中国农史》杂志记载:18世纪中期,中国每年出口(欧洲的)生丝约1万担,价值约140万两白银。

材料三:《上海证券报》2022年1月22日报道:

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升至第四。这也是自2015年8月以来,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排名首次超越日元,跻身全球前四大活跃货币……国内经济长期发展向好,人民币稳步推进国际化,国内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未来人民币在国际中支付、授资、储备作用不断增强。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2. (2) 根据材料二,16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我国正处于什么时期?请分析该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等举措将为当今世界带来怎样的愿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是张骞通异域,安得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淡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

——摘自《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二: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花生和烟草两种经济作物。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摘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铁路建造是带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工业革命的龙头产业,德国统一后进入第二个铁路时代,再次出现了兴建铁路的高潮。1870年,德国铁路有18560千米,1880年增至33856千米,这时就已超过英国28854千米,为西欧和中欧之冠……1848年时德国人只提到铁路是统一的因素,而现在,德国则把铁路当成是维护统一的因素……在国家力量推动下的铁路建设,猛烈刺激了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冶铁业的高速发展,并全面推进19世纪晚期德国新生技术的采用和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梅雪芹主编《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截至2015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7.73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民航运输机场达210个,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为中心,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区域枢纽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干、支线机场相互配合的格局。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多节点、全覆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021年9月16日,“起飞新郴州”北湖机场首航仪式举行,标志着北湖机场正式通航,郴州正式进入“航空时代”。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2016年12月)和《郴州日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穿过大漠”的商路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有何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德国的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从交通进步使世界“变大”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