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点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1)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2)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表现:(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2) 康熙时四口通商。
(3)乾隆帝时,一口通商。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点题库

清初闭关自守政策实施的外部因素在于(     )
A . 外国商人扩大对中国的贸易,使中国处于不利局面 B . 东南沿海出现了各种物品走私 C . 西方殖民者进行种种非法活动 D . 外来产品质量不如中国

创新与开放,促进发展和进步,保守与封闭,导致停滞和落后。

【制度创新】

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

【对外交流】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封闭落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1. (1) 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根据图示,说出中央三大官职之间的关系。其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谁?

  2. (2) 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以监督京师百官和皇族及地方官员。请分别写出上述官职的名称。

  3. (3) 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谁为开拓这条“通道”做出了突出贡献?请说出这条“通道”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大洲。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政府的态度和航海科技两个方面,总结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商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在航海中广泛使用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成就。

  5. (5) 上述材料反映出清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新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外交的历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虽充满艰辛,但却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步骤。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经济特区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 (1) 上图中所示航海活动是中国明朝时期哪一位航海家的壮举?他所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些地方?

  2. (2)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明清时期实行的什么政策?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各一例。

  4. (4) 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座城市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漫画以形象幽默的形式述说着历史。下图是一幅反映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的漫画,它表明(    )

A . 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 古代民间手工业受到限制 C . 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我国古代一直实行该经济政策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这反映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A . 文字狱 B . 闭关锁国 C . 八股取士 D . 不抵抗
宋朝时期鼓励对外贸易,设立管理海外贸易,清朝时期实行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当下有很多涉及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清朝(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是怎样的,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加以梳理。
  1. (1) 清朝巩固和发展了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对台湾、西藏和西北边疆的管辖。其中平定了西北部哪两次叛乱?
  2. (2) 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都有很大发展。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这说明了什么?
  3. (3) 清代极端强化君主专制,列举出两项具体措施。
  4. (4)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反映出清中期以来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表明清朝施行了什么政策?概括这一政策的危害。
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人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
A . 重农抑商 B . 君主专制 C . 闭关锁国 D . 对外开放
习.平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在开幕式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望历史  扬帆起航】

材料一:《岭外代答》、《诸蕃志》的记载,当时来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这些国家的商人每年夏至以后乘海船前来,抵达南宋各贸易港口,十月以后陆续起航回国。南宋商人去海外贸易的国家达二十多个。

材料二: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第一次下西洋,27800多人,分乘208艘船,由太仓刘家港出发……由于操劳过度,从东非返航到印度古里时,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关闭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

——以上材料皆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了解今朝  沟通合作】

材料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 (1) 材料一反映了宋朝对外贸易有何特点?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宋朝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
  2. (2) 材料二所描述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 (3) 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开始实行什么政策?请指出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
  4. (4) “一带一路”的倡议源于我国古代哪条著名的商道?
  5. (5) 【展望未来  合作共赢】为实现我国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我国政府应该怎么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为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材料二: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 (1) 清朝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的达赖外,康熙帝又赐封另一个喇嘛教首领的封号是什么?为有效管辖西藏事务,清政府还在那一年设置了什么机构?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统治者在对外贸易上的态度,为此制定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船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   )
A . 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 . 加强海外航海管理 C . 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 . 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

——摘编自《走进盐城》

材料二:1757年,乾隆帝下令将多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并对商品的出口加上种种限制。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

——摘自《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必修Ⅱ》

材料三:“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1. (1) 根据材料一判断,日本向中国派遣的外交使团被称为什么?他们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 (3) 基于材料三的认识,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这场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口号是什么?
  4. (4)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明朝晚期至清朝是我国对外政策由开放到封闭转化的时期,下列有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自然经济的稳定性是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经济基础 B . 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严厉的“海禁”政策,完全禁绝清与其他各国的海外贸易 C .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对于清政府防止外来侵略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 . 闭关锁国政策让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东可以到达朝鲜,向西经丝绸之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洲和非洲。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以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以到达波斯湾。

材料二: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以及当时对外交往的特点。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从海上交通的角度来看有何重大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统治者对外交往的政策。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的对外政策给我们今天什么启示?
乾隆皇帝通知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 .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B .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 .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D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乾隆时期,英国使者马戛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什么稀罕。”与福康安此种态度相关的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
A . 导致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 . 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 . 使中国错失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 D . 促进了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随着清朝君臣固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边疆治理】 

清朝前期

新疆

西藏

台湾

设置机构或官职

A

B

C台湾府

【皇权强化】

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张习孔等《明朝大事本末》

材料二:军机处地处内廷,直接听命于皇帝。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科技发展】

晚明涌现了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等一批科学巨匠,但明清的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明清时期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 (1) 请写出表格中A、B的内容。
  2. (2) 明太祖废丞相的主要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
  3. (3) 试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任选两个方面分析)
历史证明,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从亚洲腹地、黄河文明的古老土地上起步,汇集了北方草原骑马民族、江河流域定居农业民族两大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成独自一体的文明。又辐射向外,将世界几大古老文化圈的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化、古代印度文化和中亚文明等联系了起来,成为它们之间的纽带,并维系着它们结成一张广布世界的文化网,搭起一个历史演进的大舞台。

——摘编自纪宗安《丝绸之路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   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道路示意国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归纳材料一关于丝绸之路在中国民族认同文化自信方面作出贡献的观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文化危机”出现的国内外因素。并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人民如何重建中国的文化自信。
  3. (3) 分别指出材料三中①②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当今应该如何维护民族认同文化自信。
根据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7、18世纪中国与英、法、美等国在政治和对外关系方面各自的特点。
  2. (2)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中国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3. (3)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哪三个领域?
  4. (4)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带给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影响。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 . “重本抑末”政策 B . 封建汉化政策 C . “休养生息”政策 D . 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