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点题库

汉唐、宋元时期,我国对外交流十分活跃,大批外国学者来到中国,或经商致富,或学习求成。明清以后,中外交流一改前朝,逐渐冷落。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 . 闭关政策的推行 B . 民族压迫政策的推行 C . 中国政局动荡 D . 航海事业衰落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

A . 中西方文化差异 B . 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 . 中西方人种差异 D . 中国文人的偏见
鸦片战争中,数千武器落后的清军死在战场上,而英军阵亡不足百人,中英之间的巨大差距在这场战争中暴露无疑。造成这一巨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清朝统治者长期对外推行(   )

A . 对外开放政策   B . 八股取士制度 C . 重本抑末政策 D . 闭关锁国政策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经济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材料三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四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怎样的经济措施?
(3)唐太宗基于材料三的观点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4)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 . 君主专制 B . 闭关锁国 C . 重农抑商 D . 对外贸易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

A . 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 .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 . 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D . 对外自由开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祝寿之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摘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材料二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月下滑,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08年11月4日,在严重金融危机背景下,黑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执政百日,奥巴马对内大力推行各项“新政”,包括促使国会通过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等一系列救市措施。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开始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1957年,日本提出政府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1958年改革中小学课程。六十年代开始产学研相结合。……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

197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为什么当前这次金融危机会出现“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国家蔓延扩散”的现象?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新政”最主要相同点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提到“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4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及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清初规定:“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

  1. (1) 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戚继光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荷兰军队向谁投降?

  3. (3) 材料三中体现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对外政策?试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一政策出现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回答,明清时期的外交政策呈现出怎样的走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1. (1) 材料一中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何处?有何意义?远航为什么被废止?

  2. (2) 材料一到材料二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3. (3) 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交通的改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互通有无、密不可分的整体。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哪位历史人物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
  2. (2) 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写出图中与美国建立有关的航线的序号及探险家?该历史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清代中国造船和航海业迅速衰落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原因还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技术促成漫画中的现象?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哪一趋势?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
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 . 重本抑末 B . 盐铁官营 C . 对外贸易 D . 闭关锁国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 (3) 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

材料二: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前期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材料三: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商业也很发达,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但清统治者却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颁布禁海令。这种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了。

  1. (1) 材料一中说的唐朝陶瓷器中,闻名中外的代表陶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说的制瓷业中,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瓷都的是哪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首先出现在哪里?
  3. (3) 材料三中说清朝时出现了很多大商帮,请举出一个?清统治者颁布禁海令,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我们称其为什么政策?
  4. (4) 从三则材料表述中,你分析一下主要是在讲述哪一方面的历史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交流的中介使命。所谓昭武九姓,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等姓。粟特人素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转运贸易。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清朝的对外政策以三个长时期以来遵循的假定为依据:即中国在战争中占优势;它善于使外来民族“开化”;它有贵重商品可使外国人接受纳贡地位。这三个假定在当时都错了,而且最后一个假定到1839年尤其过时得厉害......时西方制造商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

——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上)》

材料三: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 (1) 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了哪个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
  2. (2) 写出材料二中清朝“对外政策”的名称。根据材料分析这个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什么事件证明“三个假定”都错了?
  3. (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哪个事件?根据材料三找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不能照抄原文)
  4. (4) 你从这些历史中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_x0020_100017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乾隆时期采取的对外政策。
  2. (2) 针对清朝乾隆时期的做法,马克思说:“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封闭在棺材中,不与外界接触,一旦与新鲜空气接触,就立即腐烂”。你赞同马克思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历了崛起——繁盛——衰落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 2000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下表是新化县某校九年级历史研学小组探究"盛唐气象"学习主题时收集到的资料。序号史料

①唐三彩引起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效仿,出现了奈良三彩、新罗三彩,

②敦煌壁画中……人间的荣华富贵被搬到了天上,天国的富丽堂皇又搬回了人间

③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图围(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用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稻水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抑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材料一中的"他"是谁?"延续2000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
  2. (2) 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表,在A、B处填写史料序号,C处填写研究角度。

    研究角度

    唐朝政治安定

    唐朝对外开放

    唐朝文化辉煌

    C

    史料序号

    A

    B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是清朝实施的什么政策?它使中国的世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政策推行近 200 年,被哪场战争所改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4) 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乾隆御制诗》中说:“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试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下列选项中对其思想所体现的政策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重本抑末,闭关锁国 B . 广招贤才,重商抑农 C . 夜郎自大,天朝自居 D . 敞开大门,互通有无
邮票展现历史风貌,折射外交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邮票①中玄奘西行前往何地求法?邮票②中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得益于哪些发明或技术的应用?
  2. (2) 请将邮票③补充完整。此船队最远到达何处?此次航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结合四枚邮票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至清朝对外政策的变化。这对我们今天的发展有何启示?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古代的中外交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放包容的大唐】

材料一: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和留学生、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发展贸易的宋元】

材料二:

图1宋代海外贸易图

图2元朝交通路线图

【闭关锁国的满清】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

  1. (1) 根据材料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哪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 (2) 根据材料二,观察图1,请你归纳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比较图2与图1,元朝的对外交通体现怎样的特点。
  3. (3) 结合史实分析,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国运的盛衰与所采取的不同对外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对于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