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政策 知识点题库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A .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 . 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 . 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 . 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波狂澜”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依据材料一回答:
(1)图中这条通道是什么?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
依据材料二回答:
(2)图中的两位唐代文化使者分别是谁?有什么贡献?
(3)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依据材料三回答:
(4)永乐三年是谁统治时期?该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5)此事件有何意义?
依据材料四回答:
(6)材料中的“天朝”是指哪个朝代?“天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感悟:对比以上两种对外政策,谈谈你的认识。

唐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它们采取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
(2)清朝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有何影响?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
(3)从唐朝和清朝的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想?

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遭到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清朝在对外关系上实行  (    )

A .   尊王攘夷政策 B . 休养生息政策 C . 君主专制政策 D . 闭关锁国政策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历史十五进》 材料三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城大合作.---习.平在哈萨克斯坦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习.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18日)

  1. (1) 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二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哪些文化认同精神?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18世纪英王派使者来华,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乾隆皇帝回复:“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闭关锁国 B . 重农抑商 C . 对外开放 D . 休养生息
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 . 禁止中国对外贸易 B .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 .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

材料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你可以知道科举制的什么特点?

  2. (2) 请你根据材料一所述科举制的特点与清朝的科举制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3. (3) 请看材料二的图,请你说说这是元朝哪个皇帝建立的哪个制度?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 (4) 材料三里论述清朝的“闭关锁国”的其中之一的消极影响,请你把影响写完整,并分析评价闭关锁国政策。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B . 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 . 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D . 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国与国之间如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彼此弧立,需要互相交往。让我们在历史长河,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视取历史的真渐,启迪人生智慧。

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胸怀亲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开放与广泛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般巨舰,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明的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这一特点。(至少两例)
  2. (2) 材料二反映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他的壮举是世界公认的和平之旅,请说明理由?
  3. (3) 是什么政策导致了材料三中“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恶果?
  4. (4) 综合以上材料,联系我国古代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同来的还有学者、僧侣、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

材料二:乾隆帝二十二年(1757年)时,自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夷互通有无。”面对蜂拥而互的外国商船,宣布撤销沿海港口,仅留粤海一关口对外通商。

材料三:“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专理商要事宜。”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所描述的对外交往发生在哪一朝代?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哪个朝代吸引了外国人来华?
  2. (2) 材料二中所描述的政策被称为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对外交往的政策有何不同?
  3. (3) 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对外开放的朝代?举出各具体事例说明。
  4. (4) 材料二中的“粤海一关口”指哪里?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5. (5) 材料一与材料三的对外政策是一样吗?
  6. (6)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时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变化不大。

材料一:英国社会变革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的观点:“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互通有无。”

  1. (1) 材料一说明了当时的英国发生怎样的社会变革?
  2. (2) 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思想?
  3. (3) 材料中中英两国的强烈对比说明了什么?这种对比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开放交流成为各国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一位伟大使者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习.平主席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三:习.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1. (1) 材料一中的伟大使者是谁?这条古丝绸之路起点在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
  2. (2) 明朝时期曾出现过中外交流的高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大帝国,人为隔绝于世的政策是什么?
  4. (4) 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内容是什么?
  5. (5) 1980年,我国首批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哪个经济特区?
  6. (6)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与世界各国经济的交流,我国于2001年加入哪一国际组织?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国家主席习.平出访欧亚三国并出席上合峰会之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瞩目,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和波兰受到的高规格接待。习.平主席此番继往开来的盛世外交之旅,向全世界释放出积极、强烈的信号,作为日益崛起的大国正用自己的胸襟、担当拥抱世界。

——中华新闻网《继往开来的盛世外交之旅》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往的特点。列举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具体史实。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指出该政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3. (3)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对外交流的认识。
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主要原因是清统治者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   )
A . 鼓励海外贸易政策 B . 对外开放政策 C . 开明政策 D . 闭关锁国
面对危机,世界各国都会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政策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时期满人专政,长期以来他们害怕反清势力会借助于外国势力对自己统治构成威胁,因此清朝中期后只有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清朝的这种政策,限制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晚清的贸易》

材料二:

材料三:1934年,“新政”进入第二阶段,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系统改革,以解决美国经济发展的问题。“新政”一改以前政府的有限权力,从制度上实现了国家职能与政府角色的重大转变﹣﹣政府有权介入经济体,直接干预民众生活,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反危机实践》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清朝统治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为了应对困难,清朝采取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朝推行这种政策的危害。
  2.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的影响。(注意史论结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实行的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府角色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对当今中国处理危机有怎样的启示?
乾隆皇帝通知江浙海关把关税税率提高一倍,企图通过关税手段让洋商无利可图,使他们不再来宁波贸易。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这反映了清朝(   )
A . 乾隆时期商业不发达 B . 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中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影响深远,明朝以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今天的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时代呼唤着科技的进步创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二:(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三: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 (3) 据材料三,谈谈如何推动我国科技创新?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材料表明清朝外贸易政策(    )
A . 主动开放 B . 完全禁止 C . 严格限制 D . 大力支持
清朝初年先开放四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关闭其他港口,仅留一处港口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此港在(    )
A . 漳州 B . 宁波 C . 云台 D .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