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知识点题库

当前世界经济问题的热点——国际金融风暴

阅读下列材料:今天“国际金融风暴”一词是同学们在看新闻经常能听到的词汇,它是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世界经济危机,其烈度不亚于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这场“国际金融风暴”也迅速地蔓延到我国,正如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国“受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严峻”。面对这场危机,各国政府都在积极 地寻求解决的方法。

请回答:

  1. (1)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从什么国家开始?其特点是什么?
  2. (2) 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缓解了这场危机?德国和日本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建立了什么政权?为什么美国与德国、日本面对这场危机走上了不同的解决道路?
  3. (3) 你认为美国缓解经济危机的哪些措施值得我国借鉴(任举一个角度的措施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美、德、日的经济简况:


国家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缩减

失业人数

美国

46.2%

70%

约1 700万

德国

40.6%

69.1%

600多万

日本

32.5%

50%

300多万

材料二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德国是欧洲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希特勒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大肆扩军备战……

经济危机对日本的打击同样严重……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迅速抬头。在军部的推动下,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这次“瘟疫”从哪国首先爆发?

  2. (2) 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美、德、日摆脱经济危机的两种不同道路及对世界的影响。

  3. (3) 回忆所学知识,说出日本所走道路对中国的影响。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包括(   )

①涉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首先在美国爆发    ④破坏性特别大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举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首发国和特点。

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这个资本主义时间。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连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也为求职四处奔波,这是因为(    )

A . 经济危机的影响 B . 一战的影响 C . 美国教育质量下降 D . 十月革命的影响
回顾历史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设立行政部门的条款,总统有责任“将他认为有必要而妥善的措施提交国会审议”。但在目前与各位见面的这个场合,我只提一下伟大的宪法,它使各位今天聚集一堂,它规定了各位的权限,指出了各位应该注意的目标。

──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

材料二:4年前当我在这个地方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1865年3月4日林肯

材料三:价值难以想象地贬缩了;课税增加了;我们的支付能力下降了;各级政府面临着严重的收入短缺;交换手段在贸易过程中遭到了冻结;工业企业枯萎的落叶到处可见;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销路;千家万户多年的积蓄付之东流。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提及的“伟大的宪法”指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该宪法规定了美国的国体和政府机构组成的原则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及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战争中颁布了哪两个重要文献?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景象是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罗斯福带领美国人民应对困境实行新政,请举出新政内容三点。

  4. (4) 这些演讲反映了美国艰难的成长历程,从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国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摘自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0%,失业人数六百万,银行纷纷倒闭,对外贸易额锐减,农产品价格暴跌。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罗斯福致斯大林的贺信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火药桶”或“火星”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的“经济危机”最先在哪个国家爆发?请写出这场危机的其中一个特点。

  3. (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经济大危机对德国政治的影响。

  4. (4) 材料三的“转折点”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

下列有关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先发生在英国 B . 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C .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D . 危机破坏性极大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探究中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发展的进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材料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 (1) 根据材料一中图一指出这是我国在哪一时期创立的什么制度?
  2. (2) 根据材料一中图二说说该国革命后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3. (3) 根据材料二,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4. (4) 根据材料三美国失业率急剧攀升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两次改革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5. (5) 材料四中图四人物与哪次历史事件有关?他代表的学说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6. (6) 材料四中图五人物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7. (7) 材料五中图六所示发明在什么时候开始用于我国航海事业?对图七中机器的改良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谁?
情境分析: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情境:

A:《大萧条中的富人生活》

B:《罗斯福诠释新政》

  1. (1) 漫画A中导致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其特点有?
  2. (2) 漫画B与A有何关系?写出其中隐含的新政措施?枯木老人形象的变化有何寓意?罗斯福指着画宣称“这是渐变,不是革命”,“渐变”的过程开创了怎样的新模式?
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该日记反映了(    )
A . 一战后美国的状况 B . 二战后美国的状况 C . 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 D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古今中外,改革一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诸北语(鲜卑语),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材料二: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间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辱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下图是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

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1. (1) 材料中魏主指谁?他“断诸北语,一从正音”的目的是什么?
  2. (2) 第二次灾难性战争后,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自救运动?它对中国近代化有何作用?
  3. (3) 哪一历史事件导致图中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急剧上升?美国政府为应对这一事件实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是什么?
  4. (4) 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中体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两个典型事例。20世纪90年代哪一举措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之路?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

A . 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 . 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 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 .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1930年初,家住上海的李先生怀着到美国发财的梦想,不远万里到达纽约。当时,他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 大量企业破产 B . 失业人数激增 C . 经济空前繁荣 D . 股票价格暴跌
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 . 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 .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C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 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材料二:工业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使得鲁尔区成为德国空气污染重灾区。据统计,1961年鲁尔区共有93座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灰及400万吨二氧化硫。1962年12月,鲁尔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当月死亡人数同比猛增了156人。

材料三:

材料四: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

  1. (1) 材料一中体现的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从材料二中找出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谈谈你对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观点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1922—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造成1929—1933年美国经济下滑的直接原国是什么?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对策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日本、联邦德国经恢复并迅速增长的共同外部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

图1                   图2

虽然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总体上是有共性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是政治包容性的具体表现。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障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   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

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   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回答些列问题:

  1. (1) 指出材料一中“合适的政治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怎样“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经济的崩溃”的具体表现,指出这时期西方国家对苏联政治体制的态度变化,指出美国模仿苏联模式的方式。
  3. (3) 归纳材料三所述美国和中国两国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改革的重大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

措施

内容

目的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 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

限制官僚特权,増加政府收入

方田均税 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 征税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 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农田水利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促进农业发展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 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_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 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二:"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材料三:1944年,美国农业部长华菜士访华期间,谈到罗斯福时代的美国与王安石时代的中国经济形势非常相似。……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王安石的经济智慧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

——摘编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20世纪 30年代的新政》

材料四:从南宋起,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基本上都处于负面的状态。到了晚清,梁启超第一次用现代理念对王安石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对王安石变法给予积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后,受民主思潮和民本思想的影响,发现王安石变法也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一些宋史学者提出了否定的、商榷性的意见。在80年代后的宋史学界,这种争论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摘编自虞云国、张钰翰《去符号∶还原真实的王安石》

请回答∶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
  2. (2) 王安石变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见,请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进行说明。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分析清末民国时期政界和学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罗斯福时代的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拯救了饥饿的美国农民"?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王安石变法评价的因素。谈一谈王安石变法对当今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