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知识点题库

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巩固了政权,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形势图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他废除了所有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西汉疆域图

材料四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1. (1) 读材料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朝实施了哪一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何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3. (3) 材料三西域都护府是西汉政府设置在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4. (4) 概括材料四,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5. (5) 清朝疆域东南到宝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但在历史上台湾经历了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前两次是怎么回到母亲怀抱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二: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年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才告终。

——《全球通史》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军机处,地近宫廷,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其中对废除旧制度有决定意义的措施是什么?利于加强中央集集权的是哪一条?

  3. (3) 材料三中所说的“帝国的结构”是指什么?该模式有何特点?

  4. (4) 材料四中的皇帝是谁?下了一道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5. (5) 材料五中的军机处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开始设立的?军机处的设立反映出“帝国的结构”出现了什么特点?给我们现代社会的国家治理以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秦兼天下,建皇帝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中国君主专制就本质而言非常原始,却与一个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文官)并存。

——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三:秦汉时期,丞相地位极为崇高。拜相时,皇帝要施大礼,因此才有“拜相”一说。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竟把丞相给废除了,从此丞相在中国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 (1) 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百官之职”中负责监察的官职名称。材料中“受过教育的‘现代’官僚队伍”是通过考试而产生的,这种考试应开始于何时?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的主要目的。

  4. (4)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专制主义统治逐步加强的趋势。你认为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加强的后果是什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   )。
A . 世袭制的确立 B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 . 辛亥革命,民国建立 D .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三: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

﹣﹣摘自百度百科

  1. (1) 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共同反映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汉武帝是如何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的“科举考试之法”以及“大大变更”的原因。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形式多样,试举一例说明。
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一一《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图示中“地方官制”对应的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的职能。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有效管辖的措施。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些地方治理的制度创新产生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朝组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统治网络,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之下设县,县下设乡、里。这就建构了从朝廷到地方多梯级的统治机构。

——摘编自白寿彝、高敏、安作璋(中国通史第4卷)

材料二:元朝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的划分并没有考虑区城内经济文化的关联性,比如将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一分为二,江南为江浙行省,江北为河南江北行省.这为后世经济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三:清代对蒙、藏、回部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设官管理,包括中央派驻的军政长官及各民族的官员,并把各民族官员纳入中央统一的官制体系之中。二是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带有一定的“自治“色制,三是“国信而治”。

——摘编自杜家瞩《清朝简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在地方实施的行政制度及高期“多梯级的统治机构"塔尖的职位名称。
  2. (2) 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及该制度实施的消极影响,推断现常州地区当时隶属于哪个行省管辖?
  3. (3) 结合所学,以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治理措施为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末百姓讲述其家简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材料三:壮士不死则已,死要立下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迁《史记》

  1. (1) 写出所示秦朝政治建制的名称?图示官职中掌管行政;负责军事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哪些社会现象?(写出两点即可)
  3. (3) 写出材料三民众的心声。
  4. (4) 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秦始皇设置的中央官制中,具有监察权力的是(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锦衣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卫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材料二 

图片_x0020_100006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古代哪个朝代创立的?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三幅漫画,指出漫画中的“他”是哪位皇帝?根据漫画的内容,请你说说他统治期间采取过哪些措施?(至少答出3点)
  3. (3)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以上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其三)

请回答

材料二∶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图示如下)

_x0000_i1028

  1. (1) 材料一中秦王指谁?
  2. (2) 材料一赞扬了秦王的什么功绩?他取得这一功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写两点)
  3. (3) 秦王为了巩固这一成果,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列举三项)
  4. (4) 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材料二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内容。
小明开展题为“深圳在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所属地方行政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整理笔记如下图所示。他可以从中获得的结论是(    )

时间

归属

秦朝

南海郡

东晋

东官郡宝安县

北宋

广州府东莞县

元朝

江西行省广州路东莞县

明朝

广州府东莞县/新安县

清朝

广州府新安县

A . 思想的控制继续加强 B . 地方的治理越发粗放 C . 皇权的强化不断升级 D . 县制的建立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开凿灵渠,桂林北部的湘桂走廊成为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秦统一岭南后,“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大规模地把中原汉人迁往岭南的移民活动,这些汉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为桂林等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

材料二  “七七”事变后,政府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城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美国)1933年开始了著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政府修建16条水坝和众多的发电厂。这一系列工程保护了农业,提供了大量电力和众多的就业机会,使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由贫瘠、落后的地区变成富庶的地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九倍。

——朱汉国、马世力主编《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1. (1) 写出材料一中秦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根据材料分析加强“中原和岭南”联系后的影响。(不能照抄原文)
  2. (2) “七七”事变标志中国抗战进入哪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内地”工业发展的特点。(不能照抄原文)
  3. (3) 材料三中“水利工程”修建时在位 美国总统是谁?根据材料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由贫瘠变富庶的原因。
  4. (4) 材料中这些地区的发展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观察下图漫画, 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B . 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 . 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D . 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是长期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材料三: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 (1) 材料一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现象直接导致什么影响?
  2. (2) 材料二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图一人物代表哪家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 (3) 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古代中国采纳C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是哪位皇帝?
秦朝开始确立“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划,这反映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 . 皇权专制 B . 任免官吏 C . 思想控制 D . 言即法律
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制度建设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体现着政治的智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构成秦朝政治体系的主要制度。通过这个体系,秦朝建立起怎样的国家体制?

  2. (2) 材料二:以国王的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招募军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保证议会定期召开;法国的任免权属于议会而不属于国王。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的影响。

  3. (3) 材料三:辛亥革命以民国取代帝国,使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而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

    ——摘编自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的理解。

  4. (4) 材料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制度A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制度B

    体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根据材料四,写出表格中A、B所代表的制度名称。

  5. (5)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 科举制 B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 . 郡县制 D . 行省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
A . 王位世袭制确立 B .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C . 分封制确立 D .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出书周期,这是印刷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如图

  1. (1) 材料一中“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该政治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当时,在地方推行什么行政制度?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何创新?
  2. (2) 据材料二可获取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哪些历史信息?结合所学指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3. (3) 材料三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就。写出图一文字的名称。图二是中国在医药学领域的成就,它的编写者是谁?图三是哪一领域的文化成就?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成就?(举一例即可)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