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知识点题库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夏朝。

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历朝历代君王不懈的追求,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古风》李白

材料二:如下图

图片_x0020_100015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过秦论》贾谊

  1. (1) 写出这位“秦王”的姓名。“秦王扫六合”有什么历史意义?
  2. (2) “秦王扫六合”后,为了加强统治,首创了材料二图一所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图例中的A、B处分别设立了什么官职?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图二、图三的两项措施分别是什么?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4. (4) 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这位秦王。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文明的接力者和传播者。通过历史名人,了解文明历程,可以深刻感悟到文明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制度开创

思想传承

民族交往

秦始皇

唐太宗

孔子

董仲舒

张骞

文成公主

大一统的

开创者

大唐盛世

的奠基者

儒家学派

的创立者

独尊儒术

的建议者

出使西域

的凿空者

唐蕃一家

的开启者

材料二: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完成:

  1. (1) 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

  2. (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哪两部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3. (3) 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共赢。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 (4) 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初并天下后,按照李斯的说法:“天下已定,法令初一”;当时也有方士议论秦始皇执政的问题,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这一时代的政治风格是(   )
A .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 郡县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C .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 . 皇权至高无上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杋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积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筑一,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07 图片_x0020_100008 图片_x0020_100009

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勇,……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肉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映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則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泰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桑集史》

材料二: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梁启超说:“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哪一年?
  2. (2) 依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3. (3) 根据材料一,秦人在文化上落后,却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改革,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商鞅变法中秦人农业上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4. (4)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央到地方建立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秦朝这一整套机构称为什么?材料中“书同文”当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5. (5) 拥有天下之后的秦人非常注重用经济手段维护统一,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 . 分封制 B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 . 郡县制 D . 禅让制度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功伟绩的秦始皇,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秘不发丧,在宦官赵高与丞相李斯的帮助下,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即位。三年后,秦朝灭亡。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应问题。

秦始皇嬴政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秦朝统一文字

秦朝统一货币

秦朝统一度量衡

灵渠

  万里长城

秦俑

材料一: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材料二: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不设置诸侯王,就没办法镇守)。请立诸子,唯上幸许(请皇上分封各王子功臣到那些地方去镇守,希望皇上能够恩准)。”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去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材料三: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材料四: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1. (1) 材料一中“六合”原意是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扫六合”意思是指秦陆续灭掉了东方六国,让天下归于一统。请问秦灭的六国是指哪六个国家?
  2. (2) 阅读材料二回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采纳了王绾的主张,还是李斯的主张?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的几个重要措施。
  4. (4) 材料四中的“山东乱”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其起义的两位领袖人物是谁?这场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在哪里?
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的是(    )
A . 郡县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世袭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粤,用壹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㿊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汉书》

材料三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即以欧洲的史实为例,提出君主专制制度“必须依赖‘伟人’存在,这个伟人必须是大智大睿,无所失误,而且必须是全心全意协同于国家利益的”。然而具有这样品德和能力的人不仅“无论何时何地都难以找到”,“相反,专制制度的本质却总是把平庸之辈最终送到权力的顶峰,他们的无知与愚昧又总是以个人喜恶为标准,把国家引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张星久《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1. (1) 依据材料一,郡县出现的时间。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员方面的区别。
  2. (2) 据材料二分析,秦朝认为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历史渊源。
  4. (4) 据材料三分析,分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
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3

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1. (1) 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王朝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2. (2) 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具体指哪一时期,并概括“兼并战争”带来的影响。
  3. (3) “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为什么说自秦朝起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制度建设伴随着文明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教材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

——《汉书·主父僵传》

  1. (1) 材料一所描述的是何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从上至下的四个贵族等级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图中中央政府的三个主要官职分别是什么?图示秦朝政治建制被称作什么?
  3. (3) 材料三中“陛下”指的是谁?主父偃提出的建议被称作什么?
  4. (4) 综合分析比较以上三则材料,你最欣赏哪一种制度?并简单陈述你的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为了抵御洪水,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出现了一种“选贤与能”的权力交接方式,体现中国早期的民主。

材料二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材料三  

材料四  

  1. (1) “选贤与能”的权力交接方式被称为什么制度?请举出与这种制度相关的部落联盟首领三位。
  2. (2) 材料二是对哪个朝代的描述?其中的“家天下”反映了哪种制度的出现?
  3. (3) 材料三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哪种社会等级制度?写出A,B处的等级名称。
  4. (4) 请将材料四中的C、D处补充完整,并写出秦朝中央政府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职。
  5. (5) 秦朝实行的哪一种制度成为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下边的图示描述的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禅让制 C . 中央集权制度 D . 刺史制度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 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并指出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普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财,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歌领“座下”的功绩是(    )
A .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 平定地方叛乱 C . 开创“文景之治”盛世 D . 强调以德治国
健全纪检监察制度是防止干部贪污腐化的重要途径。为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秦始皇时期设置了(    )
A . 丞相 B . 太尉 C . 御史大夫 D . 县令
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明朝建立后,在中央,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秦汉时期,宰相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到北宋相当于宰相的官员就更多。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 .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 . 宰相权力不断被削弱 D .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秦朝开始推行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开始实行的,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