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知识点题库

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上谕

【政治】

材料四:如图所示

  1. (1) 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

  2. (2) 据材料三指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政府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

  3. (3) 图一所示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中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图三反映的是哪个朝代哪一种行政制度?该制度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创立的?

  5. (5) 由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诗歌二: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 (1) 按顺序写出诗歌一所提到的五位帝王。(不能照抄诗句)

  2. (2) 请列举出其中三位人物的历史事迹各一项。

  3. (3) 诗歌二中的“靖康耻,犹未雪”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匈奴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4. (4) 你认为岳飞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在“尊”,两者相同点是(    )

①强化儒家伦理道德②禁绝其他思想学派③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④控制思想,加强统治

A . ①②④ B . ②④ C . D . ②③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魏征:“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比籍忠臣。”

材料四: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五: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 (1) 秦始皇最先将谁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国?

  2. (2) 秦汉统治者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3. (3) 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的哪些执政理念?请各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4. (4) 材料四中的“帝”指哪位皇帝?请指出丞相这一官职设立和废除的朝代?

  5. (5) 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6. (6) 结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
  1. (1) 史实:《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推论:分封制走向解体。

  2. (2) 史实: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变法。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

    推论:这一措施承认了私人的土地所有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3) 史实:《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推论:由于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最终失败。

  4. (4) 史实:秦始皇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整齐划一各项制度。

    推论: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

  5. (5) 史实:“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推论:将儒学当做社会的主导思想,禁绝了其他学说。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 . 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 .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 . 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 . 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学说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 . 孔子创立儒学,提出“仁”的学说 B .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隋唐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 D . 明朝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做出了许多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政治体制示意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熄灭,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 (1) 材料一图示反映了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
  2. (2) 从材料二可看出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在经济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巩固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统一铸造什么钱?
  4. (4) 概括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如果你是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太学的一位学生,你不可能看到的教材是(    )
A . 《诗经》 B . 《春秋》 C . 《道德经》 D . 《礼记》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焚书坑儒 C . 独尊儒术 D . 张骞通西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1. (1) “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2. (2) 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 (3) 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和文化会根据国情不断进行演变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鲁教版《中国历史》六上

材料四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汉朝有这样一条路,沿着这条路,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继传至欧洲,西方的汗血马、音乐等也纷纷东来;唐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矢志不渝把盛唐文化传播四方……

材料五  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


《清明上河图》局部

  1. (1) 材料一中的韩非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汉漠拉比法典》出自于哪个国家?

    韩非与《汉谟拉比法典》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2. (2) 材料中的“文学方面”“在航海上”指宋朝的什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3. (3) 材料三中的百家争鸣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结合秦汉两朝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4. (4) 材料中的“这条路”指的是哪条商路?它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请列举两例唐朝“这样一群人”对外交往的事例。
  5. (5) 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    )
A . 压制知识分子 B . 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 . 完善法律体制 D . 加强思想统治
“大一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公羊传》,其基本含义是:以天下统一为大。

篇目一:制度讨论

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①”。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②”,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③。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注释】

①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如果不设置诸侯王,就无法镇服他们。

②雠(ch6u):同“仇”。仇雠:仇敌。

③制:控制,制止。

篇目二:史料说史

秦半两钱

衡器八斤铜权

内蒙古赤峰、陕西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陕西西安、咸阳、临潼等地均有出土

篇目三:汉承秦制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

措施

结果

政治

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

收回铸币权,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过这场讨论后秦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3. (3) 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补充完整。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2000多年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秦始皇焚书坑儒 B .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隋唐统治者重用韩非 D . 清朝大兴“文字狱”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材料三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 (2) 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是谁?
  3. (3) 概述材料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他们的共同目的又是什么?
  4. (4) 材料三告诉我们现代国家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秦和西汉两个朝代都是我国大一统王朝,二者有相似,也有不同。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相似】 

  1. (1) 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哪一制度?汉初实施的哪一政策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 (2) 秦朝和西汉为控制和促进社会经济,都统一了货币,请分别指出。 
  3. (3) 两个朝代对同一少数民族进行了反击,请说出是哪个民族? 
  4. (4) 治国理念不同。秦朝用法家思想治理国家,而西汉则把另一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请指出。 
  5. (5) 纵观秦汉巩固大一统措施,谈谈你的感受。 
(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汉武帝接受(人物)“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

材料二: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国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拖,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材料四:清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捕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

  1. (1) 材料一中,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变法是什么?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中,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建议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在中央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哪种制度和哪一机构?
  4. (4) 材料四中,清朝统治者禁锢人们思想的这种做法,被人们称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从董仲舒请,罢黜百家,只立五经博士,为博士设立弟子员。额定五十人,一岁辄课,能通一经以上,得补吏。高第可以为郎中。自此渐渐有文学入仕一正途,士人政府由此造成。"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励学篇》

材料三:朱棣敕令纂修《四书大全》《五经大全》,颁行天下,以此作为士子习业的经典著作。……明统治者还在科举考试中发明了“八股”之法。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1. (1) 上述材料都提到的"五经"是哪一学派的经典著作?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宋朝采取了什么国策来引导"重视读书"的社会风气?
  3. (3) 材料三反映了明朝在科举考试方面采取了什么举措?对读书人造成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古代统治者倡导学习"五经"的共同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