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知识点题库

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乘狗拉雪橇的是(  )

A .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B .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C .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D .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的达雅克人
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 . 生活方式 B . 经济差异 C . 文化差异 D . 劳动生产方式
根据图“聚落分布示意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1. (1) 聚落可分  两大类.

  2. (2) 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此图中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气候、地形、水源三选二)

  3. (3) 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读如图回答问题

  1. (1) 说出①⑤处民居的特点 

  2. (2) 图中①、②、③、④中人种相同的是 (填数码),使用人数最多的联合国工作语言是 (填数码)所在国家的母语.

  3. (3) 世界三宗教发源地是 (填数码),该地区缺水的原因是: 

  4. (4) ⑥所在的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下列四幅景观图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  )

A . 地形崎岖 B . 水源充足 C . 交通便利 D . 资源丰富
西亚地区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因为(    )

A . 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B . 防冬季的寒冷 C . 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缘故 D . 受宗教影响的缘故
“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有双层窗,屋顶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    )

A . 炎热多雨区 B . 温暖干燥区 C . 寒冷多雪区 D . 炎热干燥区
阅读某地区平面图及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乡村D位于城镇E的方向;

  2. (2) 某人开车沿图中公路从G点行驶到F点,途中其行驶方向是如何变化的?

  3. (3) 简述城镇E发展起来的原因?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有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
    A . 冰屋 B . 蒙古包 C . 吊脚楼 D . 窑洞
  2. (2)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潮湿山区的民居是(  )
    A . 冰屋 B . 蒙古包 C . 吊脚楼 D . 窑洞
北极东北航道是连接东北亚和北欧的最短可行航道,与传统航线相比,可以缩短大约三分之一航程,一般3.6万吨的货轮可节省约300吨燃油。2018年某月的18日,中国“天恩”与“天健”两艘轮船在北极地区楚科奇海域相遇。“天恩”号轮船17日通过白令海峡,正式进入北极东北航道,其后将沿“冰上丝绸之路”西行前往欧洲。“天健”号轮船则满载纸浆货物,由欧洲出发东行取道北极东北航道,前往青岛。下图为北极航线略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中欧货物采用轮船运输的优势是轮船(   )
    A . 运量大,长途运输成本低 B . 运输灵活,便于货物装卸 C . 运输速度快,可以缩短时间 D . 运输的连续性强,效率高
  2. (2) 中国“天恩”与“天健”两艘轮船在北极海域相遇的月份最可能是(   )
    A . 1月 B . 4月 C . 8月 D . 10月
  3. (3) 中国“天恩”与“天健”两艘轮船相遇地点的经纬度大约是(   )
    A . 60°N、175°E B . 75°N、172°W C . 70°N、170°E D . 68°N、172°w
  4. (4) 北极航线的开通得益于北极沿岸海冰的季节性融化范围扩大,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全球变暖 B . 全球变冷 C . 人类在北极沿岸活动加剧 D . 地壳运动
  5. (5) 船员们航行在北冰洋沿岸过程中,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 B . C . D .
左图为我国农业分布图、右图为宁夏民居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祁连山脉描述正确的是(   )
    A . 呈东北-西南走向 B . 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 . 是青海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分界线 D .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在此经过
  2. (2) 关于农业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400mm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B . 小麦产区比水稻产区降水量多 C . 水稻只分布在年降水量 800 毫米以上的地区 D . 种植小麦的地区一定不能种植水稻
  3. (3) 右图中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对应的是(    )
    A . 院落规模大——人均土地资源不足 B . 北墙比房屋主体高——防风沙 C . 主屋门窗向南开——全年高温 D . 屋顶为平顶——降水多
  4. (4) “绿荫丛处麦毵毵(毵:sān,毛发、枝条细长的样子),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是因为河西走廊(    )
    A . 位于长江以南,河湖密布 B . 位于湿润地区,种植业发达 C . 临近黄河,引黄河水灌溉 D . 位于祁连山北麓,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中写道:“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吊脚楼……下图为吊脚楼图。关于吊脚楼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依水而建,利用空间 B . 厚实保暖,抵御严寒 C . 高出水面,防潮防洪 D . 通风干燥,蛇蝎难侵
景区适宜开发的旅游项目有(  )

①森林氧吧  ②林海雪原   ③河谷漂流    ④考古探寻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图片_x0020_100019

图片_x0020_100020

材料2:某地地形模型(图3)及该地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月均温(℃)

-4.7

-1.9

4.8

13.7

20.1

24.7

月降水量(mm)

3

7

9

20

33

78

月份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

26.1

24.9

19.9

12.8

3.8

-2.7

月降水量(mm)

192

212

57

24

7

3

图片_x0020_100021

  1. (1) 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这说明聚落的组成主要包括。结合图1中“聚”和“落”的甲骨文解释,请你推测,古代的聚落分布地具有的特点有(至少答出三点)。
     
  2. (2) 聚落是人的居住地,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现在聚落分成两大类,读图2说出两类聚落的差异有。(提示:从房屋数量、道路特点等方面至少答出两点)。
  3. (3) 结合表,分析图3中甲、乙、丙三处聚落,你认为乡村聚落景观保存最完整的是。最容易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你的理由是。(至少两点)。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端午节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1) 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应该起源于(   )
    A . 青藏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南方地区 D . 北方地区
  2. (2) 该区域的传统民居是(   )
    A . B . C . D .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等,看图中A、B、C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都可能
元旦节期间,某校地理实践小组组织学生对周边地区进行研学实践考察,结合实际地形地貌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实践活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 (1) 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适合攀岩运动的是哪处,说说你的判断理由。
  2. (2) 甲村所在区域(虚线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与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图中能反应出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3. (3) 说出乙河干流的大致流向。
  4. (4) 甲村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根据地理知识,你觉得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哪里修建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大,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图中甲乙两区域的分界线大致在(   )
    A . 800mm等降水量线 B . 400mm等降水量线 C . 黑河—腾冲线 D .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一线
  2. (2)  下列传统民居中,位于图中丙地区的是(   )

    A . 水乡 B . 窑洞 C . 蒙古包 D . 四合院
  3. (3)  图中春耕开始时间自南向北由2月推迟到5月,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纬度因素 B . 海陆因素 C . 地形差异 D . 人们习惯
小明去某地旅游,当地人描述:“我们这里一年到头都很热,很少下雨。”下列民居最有可能出现在该地的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