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知识点题库

亚洲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如两河流域的(  )

A . 华夏文化 B . 印度河流域文化 C . 恒河文化 D . 阿拉伯文化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比乡村聚落:

A . 规模小 B . 建筑物大 C . 道路稀少 D . 建筑物密集
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于发展的是:

A . 水源充足的地方 B . 交通不便的地方 C .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D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
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 高山、荒漠 B . 肥沃的平原 C . 丰富的资源 D . 便利的交通
小明在旅游时发现,吐鲁番见到用十字中空的砖砌成的“晾房”,而在绍兴见到砖墙斜顶房。这反映我国气候的

A . 北温南热 B . 东温西热 C . 北湿南干 D . 东南湿西北干
下列地区中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

A . 热带雨林地区     B .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C . 河流的发源地     D . 高山、荒漠地区

读图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完成问题.
 
该聚落最早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 资源 B . 人口 C . 气候 D . 河流
试判断图所示的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 . 东北平原 B . 黄土高原 C . 塔里木盆地 D . 四川盆地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建筑依次是(  )

A . 佛堂、清真寺、教堂 B . 教堂、清真寺、佛塔 C . 清真寺、佛塔、教堂 D . 教堂、佛塔、清真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这种民居景观所在地区是(    )

    A . 南方地区 B . 北方地区 C . 西北地区 D . 青藏地区
  2. (2) 关于这种民居景观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地区年降水量超过 1000 毫米 B . 该地区属我国西部干旱地区 C . 该地区位于亚热带,水热条件好 D . 该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⑤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A地的海拔是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地。
  2. (2) 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河。
  3. (3) 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与A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
  4. (4) 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下列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有(    )
A . 地形崎岖 B . 交通便利 C . 土壤肥沃 D . 水源充足
读 “日本合掌村”、“日本东京”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表现在(     )
    A . 气候和植被类型 B . 日常饮食和服饰 C . 建筑物和交通 D . 语言和风俗习惯
  2. (2) 造成乡村和城市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①人口密度    ②生产方式    ③经济收入    ④生活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3. (3) 图左图中的房屋是为了适应当地冬季寒冷、多雪环境而修建的“合掌造”,其倾斜的屋顶利于(     ) 

    ①获得更多光照   ②冬季阻挡冷风    ③秋季晾晒谷物    ④积雪自然滑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聚落的形成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条件关系密切。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

①地表崎岖;②气候暖湿;③交通闭塞;④水源充足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瀑布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1. (1) 等高线地形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是(   )
    A . 高原 B . 盆地 C . 丘陵 D . 山地
  2. (2) 瀑布景观位于(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3. (3) 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
世界各区域在人种、宗教、语言和民居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片_x0020_1454863962 图片_x0020_1173918057

  1. (1)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① A地区居民多数是黄种人,生活中多使用汉语进行交流(   )

    ② B地区居民语言以阿拉伯语为主,多信仰伊斯兰教(   )

    ③ D地区信仰佛教为主,清真寺随处可见(   )

    ④ H地区的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   )

  2. (2) 读图乙“世界人口分布与海拔的关系统计图”,可知世界60%以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形类型)地区。然而,在图甲“世界人口的分布图”中,丁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人口稀少,请分析原因。
  3. (3) 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请将下列各民居景观图与所在地区及其气候资料对号入座。

    图片_x0020_971284493

    填数字                填文字

    )——C地区 ——(

    )——E地区 ——(

    )——G地区 ——(

  4. (4) 据图写出①民居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分析该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这是《桃花源记》对桃花源的描述,下图是对“聚”和“落”甲骨文的解释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片_x0020_1402662096

  1. (1) “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 . 乡村,这里“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 乡村,这里“含俨然” C . 城市,这里“阡陌交通” D . 城市,这里“土地平旷”
  2. (2) .从“聚”“落”甲骨文的解释可知,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有(   )

    ①气候湿润  ②交通便利  ③资源丰富  ④靠近水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3. (3) 土楼被福建客家人视为自己的“桃花源”,福建土楼200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申遗的根本目的是(   )
    A . 让土楼闻名世界 B . 获得更多收入 C . 保护文化遗产 D . 吸引更多游客
家住贵港的莉莉去甲村看望奶奶,发现当地正在建设旅游项目。结合该地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图示①②③④地中,适合开发攀岩旅游项目的是地。
  2. (2) 测得⑤地的气温为18℃,若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则①山顶的气温不高于℃。
  3. (3) 莉莉和奶奶想登上⑥山顶,规划了A、B两条路线,其中更省力的是路线,理由是
  4. (4) 请分析甲村发展成城镇聚落的有利条件:。(答两点即可)
下列地区与其住房、风俗习惯不相符的是(   )
A . 内蒙古高原——蒙古包——赛马 B . 西双版纳——竹楼——泼水节 C . 黄土高原——窑洞——吃面食 D . 华北平原——砖瓦房——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