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知识点题库

如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 (1) 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 . 青藏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南方地区 D . 北方地区
  2. (2) 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图中民居的建筑特色,反映了这一地区是

    A . 炎热干旱的沙漠 B .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 炎热多雨的地区 D . 地势高峻的高原
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这些习俗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A . 美观休闲能保暖 B . 地形崎岖宜行走 C . 炎热干燥多风沙 D . 狩猎探险真方便
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 . 水源充足 B . 地形崎岖 C . 交通便利 D . 资源丰富
下列属于城市聚落景观的有(  )

A . 农田 B . 牧场 C . 池塘 D . 高楼
创造玛雅文明的是(  )

A . 欧洲人     B . 亚洲人     C . 非洲人     D . 印第安人
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是 

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  )

A . 我国东北辽阔的黑土地 B . 世界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C .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D .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区
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  )

A . 窑洞 B . 四合院 C . 吊脚楼 D . 客家土楼
下列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    )

A . 青藏高原 B .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 亚马孙平原 D . 撒哈拉沙漠

如图是中纬度的某地区,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考虑,四点中最不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读下图“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    )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①③② D . ③②①
  2. (2) 演变到第③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A . a、b、c B . d、e C . a、b、d D . a、b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  )
    A . B . C . D .
  2. (2) 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
    A . B . C . D .
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 . 炎热干旱的沙漠 B . 终年严寒的地区 C . 炎热多雨的气候 D . 地势高峻的高原
民居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搭配不相符的是(  )
A . 延安——窑洞 B . 西双版纳——竹楼 C . 皖南——冰屋 D . 吐鲁番——平顶屋
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 . 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 . 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 . 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 . 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读下面所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68172746

  1. (1) 图示信息分析: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沿分布。A、B、C三地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
  2. (2) 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流向
  3. (3) 若A村与B村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村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4. (4) D、F两处位置中,位于山脊的是、位于山谷的是,其中最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五一”假期期间,临沂市某学校初二地理兴趣小组到沂蒙山地质公园图示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请完成他们在考察过程中发现或遇到的问题。

图片_x0020_100025

  1. (1) 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为
  2. (2) 图中①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 . 1200米 B . 1226米 C . 1152米 D . 1000米
  3. (3) ①②两座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其实地距离是千米;虚线③、④两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
  4. (4) 沿登山路线登上①山峰,其前进方向大致为   。(单项选择填空)
    A .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B . 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C . 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 .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5. (5) 当图示区域的河流和湖泊水量达到一年中最大时,该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6. (6) 图中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为耕作,该聚落属于聚落,简述图示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地坑院最可能位于(   )
    A . 云贵高原 B . 内蒙古高原 C . 黄土高原 D . 青藏高原
  2. (2) 地坑院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 . 冬暖夏凉 B . 土层浅薄 C . 降水较少 D . 植被茂密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鈄。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 . 乡村,这里有板桥 B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 城市,这里有道路. D .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碉房是藏族传统民居,大多依山坡而建,背风向阳,墙壁用石头垒砌,墙体厚,窗口很小。读青海省碉房景观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传统碉房墙体厚、窗口小的主要目的是(   )
    A . 阻挡沙暴 B . 稳固墙体 C . 防风避寒 D . 防止雨水
  2. (2) 影响图示碉房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水源 B . 气温 C . 降水 D . 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