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的研究 知识点题库

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猫的反应.这说明(  )

A . 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 B . 鼠叫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 C . 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 . 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

材料一: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首先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它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材料二:黄面兀鹫迁徙于埃及和西班牙之间,它们在西班牙孵卵育雏.在埃及,黄面兀鹫喜欢吃那里的鸵鸟蛋,并可利用工具﹣﹣﹣石块把蛋砸开.科学家在西班牙把兀鹫刚孵化出来的雏鸟偷来进行封闭式的人工饲养,它们从来没见过鸵鸟蛋.当秋季来临,所有的兀鹫都返回埃及,科学家把人工饲养的这只兀鹫放飞,并在它停留的地上放上鸵鸟蛋,人们发现这只年轻的黄面兀鹫奇迹般地用石块砸开鸟蛋,并把它吃掉.请你分析:

  1. (1) 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一”所表达的猴子行为是属于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获得的?

  2. (2) 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材料二”所表达的黄面兀鹫行为是属于动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决定的?

  3. (3) 动物的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动物行为的产生,除运动系统外,还受到的调控.

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

材料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不同的白冠雀的鸣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体,移到另一白冠雀鸟群B中去.等到a长成成鸟,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如果把白冠雀的幼体b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

材料二:某人做了以下实验:在标本瓶内装几只蟑螂以及它们吃的食物,瓶口用白纱布封住,使瓶内透气.白天用黑纸袋套在瓶外,使瓶内成为暗室;晚上接开黑纸袋,用灯照明,使瓶内成为白天,经过一星期左右,蟑螂调整了自己的节律,在人工的“黑夜”活动了.

  1. (1) 材料一中a的鸣声,具有B白冠雀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行为所起的作用;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b的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
  2. (2) 材料二中蟑螂在黑夜活动,属于行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动,属于行为.
  3. (3) 动物越(选填“低等”或“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学习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得比例也越大.
养蚕织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蚕的“作茧自缚”从获得途径看,属于行为.

  2. (2) 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

  3. (3) 2008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

实验人员想了解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6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母鸭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 (1) 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       

    A . 先天行为 B . 复杂反射 C . 本能    D . 学习行为
  2. (2) 小鸭④、⑤、⑥可以被称为       

    A . 实验模型 B . 对照组 C . 实验组 D . 一个变量
  3. (3) 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不让猫发出声间),则以下说法科学合理的是(选项不唯一)

    A.小鸭会像猫一样灵敏的捕老鼠

    B.小鸭会发出鸭叫声

    C.小鸭会把母猫当成妈妈,跟随左右

    D.小鸭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

    E.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F.动作、声音、气味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动物先天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生来就有的      ②不是生来就有的     ③由遗传物质控制的      ④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和学习获得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③
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将动物置于(  )
A . 实验室里 B . 家养状态下     C . 野外自然状态下 D . 圈养笼子里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 (2) 本实验的假设是
  3. (3) 本实验的变量是
  4. (4)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5. (5) 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阅读面的资料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资料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行为。
  2. (2) 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
下面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

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① 你的假设是

② 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

③ 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还是后天习得的行为。

④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对照组叶是

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时,可用手直接移动“桥” B . 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处于饥饿状态 C . 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 D . 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
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

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

③小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

  1. (1) 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2. (2) 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行为的动物。
  3. (3) 蚂蚁是昆虫纲,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蚂蚁感知气味的嗅觉感受器位于
  4. (4)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的叶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菜青虫,它们是菜粉蝶的幼虫,长大后先变为蛹,后羽化为菜粉蝶。大白菜、卷心菜、小白 菜、萝卜、油菜等植物的花,每一朵都由4片花瓣组成,呈十字形,这些植物都属于十字花科。菜青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

  1. (1) 你作出的假设是
  2. (2) 你制订实验计划时,选用菜青虫成虫、幼虫还是即将孵化的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为什么?
  3. (3) 准备材料:甲组是将某十字花科植物的叶分别榨取汁液抹在滤纸上 ,作为组;乙组则是将非十字花科植物 的叶榨取汁液,取其汁液也涂抹在大小与甲组相同的另一滤纸上,作为组。
  4. (4) 将饥饿2天的10只菜青虫放在滤纸周围,观察菜青虫爬向哪块滤纸的数量较多。实验中要将菜青虫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5. (5) 实验结果:菜青虫将更多地爬向组。
  6. (6) 实验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有的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果皮硬的果实)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用更好的方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为了安全起见,它不会立刻飞下去吃果仁,而是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味.

材料二: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从十字花科植物中找到有菜青虫卵的叶片,然后将虫卵隔离饲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莴苣叶,另一端放置一些白菜叶,将菜青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菜青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1. (1) 乌鸦第一次吃到果仁是行为,是由决定的,材料一中的乌鸦能巧妙地吃到果仁是行为.
  2. (2) 材料二中的实验变量是;实验中不能只放一只菜青虫,是为了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 用声波干扰水中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是否有反应 B . 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捕食猎物的方法 C . 用闭路电视研究动物园中的大熊猫生育幼仔的过程 D .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的筑巢行为,并及时进行记录
以下有关动物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
A . 鹦鹉学舌是建立在遗传因素基础上的学习行为 B . 动物的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及复杂环境的变化 C . 研究动物的行为主要是观察法和实验法或者两者结合 D . 繁殖行为是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以下案例中,哪一个案例中的科学家被誉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
A .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 B . 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 .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 D .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某同学想探究蚂蚁的取食趋向,设计了右图实验装置,将水槽中设立A、B、C三个小岛,A岛上放置冰糖,B岛放置黄豆,连接如图,

请协助完成:

  1. (1) 作出的假设是:蚂蚁喜欢取食
  2. (2) 方法步骤:

    ①将蚂蚁置于C岛,发现1只蚂蚁到达A后,10分钟后,蚂蚁全部趋向于A,证明蚂蚁喜欢取食

    ②如果在①完成后,换批蚂蚁,交换桥1和桥2,蚂蚁趋向B岛,证明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声音/气味/动作)

  3. (3) 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即
  4. (4)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A .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蚂蚁是通过气味交流信息的,于是设计了2个“探究蚂蚁的通讯”小实验,请你帮助完成(如图):

  1. (1) (提出问题)
  2. (2) (作出假设)
  3. (3) (现象分析)在实验(二)中,工蚁找不到食物的原因是
  4. (4) (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