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题库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黏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a)所示,在小车A后接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 (1)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b),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段起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DC”或“DE”)

  2. (2) 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kg•m/s,碰后总动量=kg•m/s.

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的规律(动量守恒定律):先安装好如图1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之后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 (1) 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 A.

    A . 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 . 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 . 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 . 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2. (2) 当所测物理量满足时(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时(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说明两球碰撞发生弹性碰撞.

  3. (3)

    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装置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改造.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 . 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若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称得入射小球1的质量m1=15g,被碰小球2的质量m2=10g,由实验得出它们在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入射小球在碰前的动量是g•cm/s,入射小球在碰后的动量是g•cm/s,被碰小球的动量是g•cm/s,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题目:

  1. (1)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仪器按要求安装好后开始实验,第一次不放被碰小球,第二次把被碰小球直接静止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在白纸上记录重锤位置和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依次为O、A、B、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B、A B . 第一、二次入射小球的落点依次是C、B C . 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落地时间相同 D . 第二次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落地时间不相同
  2. (2) 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它们的质量m1和m2的关系应是m1m2

  3. (3) 安装和调整实验装置的要求是:斜槽末端切线①;入射小球每次应从②释放.

  4. (4) 设入射小球被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 , 不放球m2 , 球m1 从槽上滚下,落到B,与O点距离记为OB;放上球m2 , 落点分别为A和C,与O点距离分别记为OA和OC,则验证两球撞前后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 (1)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 .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 C . 小球做平抛运动所用的时间 D .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竖直高度H
  2. (2)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图中标识的量表示);

  3. (3)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图中标识的量表示).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和B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松开手的同时,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到C、D挡板时计时器结束计时,分别记下A、B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b.在A、B间水平放入一个轻弹簧,用手压住A、B使弹簧压缩,放置在气垫导轨上,并让它静止在某个位置.

c.给导轨送气,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 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1. (1) 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2. (2) 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3. (3) 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4. (4) 实验中弹簧与A、B滑块之一是粘连好还是不粘连好?好.
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和能量是否守恒,长郡中学高三物理兴趣小组找来了一端倾斜另一端水平的光滑轨道,如图所示。在距离水平部分高为h处和水平部分安装了1、2两个光电门,然后找来两个直径均为d但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小球A、B进行实验。先将小球B静放在水平轨道上两光电门之间,让小球A从倾斜轨道上较高位置释放,光电门1记录了小球A碰撞前后通过的时间t1、t1′,光电门2记录了碰后小球B通过的时间t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mA(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B , 若满足关系式,则说明碰撞中能量守恒。如果两小球的位置互换,该实验(填“能”或“不能”)成功。

一同学利用大小相同的实心弹力球和铝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桌面上,他用铝球将弹力球压缩后突然松开,两小球在弹力球的弹力作用下分开并向相反方向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下。弹力球材料的密度为ρ1=12×103kg/m3 , 铝的密度为ρ2=2.7×103kg/m3 , 设两球在桌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与其重力的比值相同。实验中,还需选用(从“秒表、刻度尺、天平”中选填一项),测量(填物理量及表示符号)。用以上数据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的等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成立,则说明两被压缩的小球弹开时动量守恒。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阻力不计,当其上方挡光条到达光电门D(或E),计时器开始计时;挡光条到达光电门C(或F),计时器停止计时。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图片_x0020_1599853069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给气垫导轨通气并调整使其水平;

c.调节光电门,使其位置合适,测出光电门C、D间的水平距离L;

d.A、B之间紧压轻弹簀(与A、B不粘连),并用细线拴住,如图静置于气垫导轨上;

e.烧断细线,A、B各自运动,弹簧恢复原长前A、B均未到达光电门,从计时器上分别读取A、B在两光电门之间运动的时间tA、tB

  1. (1) A弹开后在两光电门间运动的速度大小是(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2. (2) 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x是(用文字表达)。
  3. (3) 利用上述测量的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4. (4) 利用上述数据还能测出烧断细线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p=。(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最终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平均落点。

图片_x0020_100020

  1. (1) 在确定落点的位置时,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相同情况下某小球落点痕迹都圈在里面,其就是该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2. (2) 已知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由图可以判断出N点是的落地点,M点是的落地点。
  3. (3) 若A球的质量为m1 , B球的质量为m2 , 用图中的字母和已知物理量写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某物理实验兴趣小组查询资料知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之间发生碰撞时,动能损失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可以将它们之间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现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钢球与硬质木球之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有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钢球A和硬质木球B在同一条水平轨道上,水平轨道比较光滑,对小球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两球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现给小球A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使之和一静止的硬质木球B发生对心正碰,碰后两个小球先后通过光电门2。

图片_x0020_100018

  1. (1) 为了验证碰撞过程中两个小球系统动量守恒,则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为(______)
    A . 光电门1与光电门2的距离L B . 碰前A球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t1 C . 碰后A球、B球分别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2、t3 D . A,B球的质量m1、m2 E . A,B球的直径d
  2. (2) 若在误差的范围内,等式[只用(1)问中t1、t2、t3表示]成立,则此碰撞可看作是弹性碰撞。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O是槽末端口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1. (1) 入射球A的质量mA和被碰球B的质量mB的关系是mAmB(选填“>”“<”或“=”)。
  2.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次实验必须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 斜槽末端水平 B . 斜槽光滑 C . 两次A小球应从同一位置释放 D . 需要测出槽口距O点的竖直高度
  3. (3) 若mA、mB、OM、OP、ON满足关系式,则A与B的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的适当位置固定好弹簧发射器,使其出口处切线与水平桌面相平;

②在一块长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并贴紧桌面右侧边缘。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并使其由静止释放,a球碰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

③将木板向右水平平移适当距离,再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到某一固定位置并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2

④将半径相同的小球b放在桌面的右边缘,仍让小球a从步骤③中的释放点由静止释放,与b球相碰后,两球均撞在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1、P3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 小球a的质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质量 B . 弹簧发射器的内接触面及桌面一定要光滑 C . 步骤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一定相同 D . 把小球轻放在桌面右边缘,观察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桌面右边缘末端是否水平
  2. (2) 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
    A . 小球的半径r B . 小球A,B的质量m1、m2 C . 弹簧的压缩量x1 , 木板距离桌子边缘的距离x2 D . 小球在木板上的压痕P1、P2、P3分别与P之间的竖直距离h1、h2、h3
  3. (3) 根据相关物理规律,可以分析出b球在白纸上留下的压痕是(填“P1”或“P2”或“P3”)
  4. (4) 用(2)中所测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当满足关系式时,则证明A,B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1. (1)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旋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先旋紧如图所示的部件(选填“A”、“B”、“C”或“D”)。从图中的示数可读出合金丝的直径为 mm。

     

  2. (2) 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如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 静置于水平轨道末端,再将入射球 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B.测量小球 开始释放高度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D.分别找到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②本实验中若两球相碰前后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①中测量的量表示)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图中斜槽与水平槽平滑连接,安装好仪器后开始实验。先不放被碰小球,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的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若干次;然后把被碰小球静止放在槽的水平部分的槽口边缘B处,再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的A点由静止滚下,再重复实验若干次,在白纸上记录下挂于槽口B的重垂线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O点和各次实验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已知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且 ,则:

  1. (1) 未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的落点是,放了被碰小球后入射小球的落点是;(填“M”“N”或“P”)
  2. (2) 在实验操作中入射小球每次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其目的是
  3. (3)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测得,则可表明碰撞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结果用装置图中的字母表示)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上复写纸。
  1. (1) 实验前应注意的事项有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 槽口末端水平 B . 斜槽倾角调整为45° C . 实验用的两个小球半径相同
  2. (2) 在白纸上记下槽口末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实验时,先让质量较大的入射小球A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并记录其落地点的位置P,然后把被碰小球B静置于水平槽的末端,再将入射小球A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碰,分别找到A、B相碰后落地点的位置M、N,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 用天平分别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A、mB B . 测量小球A开始释放的高度h C . 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 . 测量平抛射程
  3. (3)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题中测量的量表示)。
  4. (4) 再次将被碰小球B静置于水平槽的末端,将入射小球A从斜轨上更高的位置由静止释放,相碰后A的落地点为Q,但B的落点超出了白纸的范围,测量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B的水平射程为(用题中测量的量表示)。
某小组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下实验。竖直曲面轨道与水平轨道在O处平滑连接。两滑块P、Q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滑块P、Q的质量m1、m2

②将滑块P从曲面轨道上最高点释放,用刻度尺测出滑块P从O1开始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距离x0

③将滑块Q放在水平轨道O1处,滑块P从曲面轨道最高点释放,它们在O1处发生碰撞。用刻度尺测出滑块P、Q碰撞后滑行的距离x1、x2

  1. (1) 若要保证滑块P、Q碰撞后均停在O1位置的右侧,实验中应要求m1m2(填“<”或“>”),在此条件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2. (2) 实验时若将O1的位置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填“会”或“不会”)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产生影响。
如图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已知入射小球A和被碰小球B的质量分别为m1、m2

  1. (1) 本实验中,实验必须要求的条件是____.
    A . 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 B . 斜槽轨道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 C . 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 D . 入射球与被碰球满足m1>m2
  2. (2)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 过仅测量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 .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 .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3. (3) (多选)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多次从倾斜轨道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B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末端,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 测量小球A开始释放高度h. B . 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 . 分别找到A,B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D . 测量平抛射程OM,ON
  4. (4)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3)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3)中测量的量表示.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 (1) 实验中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
    A . 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少误差 B . 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 . 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 D . 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2. (2) 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点O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点O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 测量点G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答:(填选项号)。
  3. (3) 某次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 和被碰小球质量 之比为

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质量 , 滑块B的质量 , 遮光片的宽度;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 , 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1. (1) 两滑块碰撞前A滑块的速度大小为m/s,两滑块碰撞后B滑块的速度大小为m/s;
  2. (2) 碰撞前的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kg·m/s;碰撞后的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kg·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 (3)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100%)最大为5%,试计算本实验相对误差为%。
  4. (4) 本实验方法是否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