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摩擦因数 知识点题库

水平路面上质量是60kg的手推车,在受到120N的水平推力时做加速度大小为a=0.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1. (1) 小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经过4s手推车前进的位移.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由此两图线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檫因数μ分别为(   )

A . m=0.5kg,μ=0.4 B . m=1.5kg,μ=0.4 C . m=0.5kg,μ=0.2 D . m=1kg,μ=0.2
如图,在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物体,重力为G,现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 推物体,物体恰能沿斜面斜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约为(  )

A . 0.50 B . 0.58 C . 0.70 D . 0.82
如图所示,木箱质量m=10kg,在水平拉力F=3ON的作用下,木箱恰好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木箱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已知一些材料间动摩擦因数如下:

材料

钢﹣钢

木﹣木

木﹣金属

木﹣冰

动摩擦因数

0.25

0.30

0.20

0.03

质量为1kg的物块放置于水平面上,现用弹簧秤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此物块时,读得弹簧秤的示数为3N,则关于两接触面的材料可能是(取g=10m/s2)(  )

A . 钢﹣钢 B . 木﹣木 C . 木﹣金属 D . 木﹣冰
用以下方法可以粗略测定木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如右图所示,将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将木板的左端固定,而将其右端缓慢地抬高,会发现木块先相对静止在木板上,后来开始相对于木板向下滑动,测得当木块刚好开始沿木板滑动时木板和水平地面间的夹角θ,(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木块开始滑动前,其所受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B . 木板从水平变成接近竖直方向过程中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一直在增大 C . 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D . 测得的动摩擦因数μ=sinθ
在探究摩擦力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甲图所示的演示装置,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水平细绳与一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小车一端连接一根轻绳并跨过光滑的轻定滑轮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可使桌面上部细绳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实验开始时打开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小车一旦运动起来,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图象如乙图所示,则结合该图象,下列结论中不能确定的是(   )

A . 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 B . 可求出空沙桶的重力 C . 可判断第50秒后小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块仍在车上) D . 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绳子拉一个质量为m=46kg的箱子,绳子与地面的夹角为37°,拉力 F=100N 时箱子恰好匀速移动.g=10m/s2 , sin37°=0.6; cos37°=0.8.

试求:

  1. (1) 请在图中作出箱子的受力示意图;

  2. (2) 箱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3. (3) 地面和箱子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的弹力方向垂直 B . 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 C . 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 D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为测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A、先测出滑块A、B的质量M、m,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B、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弹簧压缩,滑块B紧靠在桌边.

C、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抛运动落地

D.时到重锤线的水平位移s1和滑块A沿桌面滑行距离s2

  1. (1) 为验证动量守恒,写出还须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的字母:
  2. (2) 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用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 (3) 接着,根据(b)中表达式及测量出的数据就能计算出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了.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用来测量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水平面上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带有挡光片的滑块接触 弹簧与滑块不固连 。压缩弹簧后,将其释放,滑块被弹射,离开弹簧后经过O处的光电门,最终停在P点。

图片_x0020_656302673

  1. (1) 除了需要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
    A . 光电门与P点之间的距离s B . 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 C . 滑块 带挡光片 的质量m D . 滑块释放点到P点的距离x
  2. (2) 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 用上述测量量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一学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桌面上放置一块水平长木板,木板一端带滑轮,另一端固定一打点计时器。木块-端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另一端连接跨过定滑轮的绳子,在绳子上悬挂一定质量的钩码后可使木块在木板上匀加速滑动。实验中测得木块质量 ,钩码质量

图片_x0020_2107732032

  1. (1) 实验开始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让细线与木板
  2. (2) 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打出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 。则小车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3) 根据实验原理可求出动摩擦因数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用图甲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时,所用木块的质量与重物的质量相等.若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的值,则:

  1. (1) 计算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μ=(用题中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A-E为5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距离如图.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频率为50Hz,可求得:(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2) 打下D点时木块的速度vD=m/s;
  3. (3) 运动过程中木块的加速度a=m/s2.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用来测定小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图片_x0020_1286374556

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滑槽,其末端与桌面相切.让小滑块从滑槽的最高点由静止滑下,滑到桌面上后再滑行一段距离L,随后离开桌面做平抛运动,落在水面地面上的P点,记下平抛的水平位移x.平移滑槽的位置后固定,多次改变距离L,每次让滑块从滑槽上同一最高点释放,得到不同的水平位移x.作出x2-L图象,即可根据图象信息得到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 (1) 除了L和x外,本实验还需要测量或告知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
    A . 滑槽最高点与桌面的高度差h B . 桌面与地面的高度差H C . 小滑块的质量m D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 (2) 若x2-L图象的斜率绝对值为k,纵轴上的截距为b,如图乙所示,则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用本题中提供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有凹槽的木块、钩码若干、细线和速度传感器等。实验中将部分钩码悬挂在细线下,剩余的全部放在木块的凹槽中,保持长木板水平,利用速度传感器测量木块的速度。

具体做法是:先用刻度尺测量出A、B间的距离L,将木块从A点由静止释放,用速度传感器测出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 ,然后从木块凹槽中移动钩码逐个悬挂到细线下端,改变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测得相应的速度 ,由运动学公式计算对应的加速度 ,作出 图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设加速度大小为 ,则 及L之间的关系式是
  2. (2)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g取 ,则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保留2位有效数字); 的测量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其原因是(写出一个即可)。
  3. (3) 实验中(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悬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木块和槽中钩码的总质量。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图片_x0020_100011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除了实验必需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 N的砝码.

  1. (1) 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是,理由是
  2. (2) 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砝码/个数

    0

    1

    2

    3

    4

    砝码对木块压力/N

    0

    2.00

    4.00

    6.00

    8.00

    测力计读数/N

    1.50

    2.00

    2.50

    2.90

    3.50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c)坐标纸上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

图片_x0020_100009

①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是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③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

如图甲所示,重为2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传感器描绘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随着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当拉力F增大到10N时,木块仍然静止 B . 当拉力F增大到11N时,木块已经运动 C . 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 D . 当拉力F增大到1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仍为10N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放置在木板上的木块和弹簧测力计相连。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实验前,应先对弹簧测力计调零 B . 应保持与木块相连的细线水平 C . 实验时,应将木板匀速向左拉出 D . 实验时,拉木板的速度越大越好
  2. (2) 图乙是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放大图,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N。
  3. (3) 为进行多次实验,该同学采取了在木块上增加砝码个数的方法若木块质量为 , 砝码的质量、动摩擦因数和重力加速度分别用m、和g来表示则,摩擦力(用前面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测得多组数据后,该同学描绘的图线如图丙所示,则他测得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使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水平桌面上有两个位置可调节的光电门A和光电门B,一根细线跨过定滑轮两端分别连接滑块和钩码。将遮光条安装在滑块上,滑块放在桌面左边缘并由静止释放钩码。用游标卡尺测量光条的宽度d,并用天平测得滑块的质量M(包括遮光条)和钩码质量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如下:

①甲同学将光电门A固定在离桌面左端较近的位置,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以及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改变光电门B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记录多组和x的值。

②乙同学将光电门B固定在离桌面左端较远的位置,记录遮光条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 , 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以及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改变光电门A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记录多组和x的值。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两位同学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时,由于部分遮挡,只能看见游标卡尺的后半部分,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的宽度d=mm。
  2. (2) 两位同学利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甲同学做出的图像应是下图中的,乙同学做出的图像应是下图中的

    A.   B.

    C.   D.

  3. (3) 两位同学经过计算发现,他们所建立的图像中,斜率的绝对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若求得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为k,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为(用题目中所给物理量的字母表示)。若考虑空气阻力,则他们利用如上表达式求出的动摩擦因数(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