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液和萃取 知识点题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溶液中 B .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C . 分液时,先打开玻璃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 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蒸馏和干馏都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而将物质分离的方法 B . 用淀粉和水直接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 C . 除去乙醇中的乙酸,可先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进行分液 D . 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到CuSO4·5H2O
《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3)和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文字中两处渉及到“法”。分别是(    )
A . 蒸馏  焰色反应    B . 萃取   升华 C . 蒸馏  丁达尔效应    D . 升华 焰色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投入铁片产生H2的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Mg2、SO 、NO3- B . 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 C .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碘的酒精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D . 高炉炼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C . 测氯水的pH时,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 .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用铜质搅拌棒代替玻璃搅拌棒会导致所测定的热量偏低
家里的食用植物油混有较多的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A . 过滤 B . 蒸馏 C . 分液 D . 萃取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除去铝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 B . 将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提取出来,可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 C . 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Cl3溶液注入热水中,并搅拌均匀 D . 除去Na2CO3溶液中少量的Na2SO4,可加入适量氯化钡,过滤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加入乙醚萃取,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从I2-CCl4中提取碘并回收CCl4 , 查阅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I2

紫黑色晶体,沸点184.3 ℃,易升华,升华后易凝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

CCl4

无色有毒液体,沸点76.8℃,易挥发,与水互不相溶,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不可燃烧,常作有机溶剂。

  1. (1) I.兴趣小组根据表中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按上图组装仪器进行实验:

    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锥形瓶置于冰水中的目的是
  3. (3) 实验结果发现得到的CCl4呈浅紫红色。为进一步提纯CCl4 , 拟采用除杂分液的方法进行提纯,则下列操作次序正确的是:

    ①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    ②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     ③充分振荡,放气    

    ④将待分离溶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    ⑤对分液漏斗进行检漏

  4. (4) II.由于方法I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兴趣小组又设定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

    操作2的名称是

  5. (5) 滴加少量硫酸时,溶液颜色变黄,试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6. (6) 该实验中必须要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较(填“高”或“低”)和体积较(填“大”或“小”),理由是:
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能用作萃取剂的是(   )
A . 氢氧化钠溶液 B . 酒精 C . 四氯化碳 D . 乙酸
下列实验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闻气体气味 图片_x0020_1674886570      B . 干燥氯气 图片_x0020_2070718985 C . 分离乙醇和水 图片_x0020_988219504      D . 配制100mL0.10mol•L﹣1盐酸 图片_x0020_965173669
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A、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 。C、F同主族,D元素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回答下列问题:
  1. (1) 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C、D、E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2. (2) 物质R由A、B两种元素组成,R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R的电子式为。将R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M、N是由A、C、D、F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M、N溶液混合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这两种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E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材料。工业上制备E的化学方程式为:,将E单质与氧化铁高温加热制取铁,制取1mol的铁转移的电子数为
  5. (5) 向 溶液中通入适量的G单质后,再滴加一定量的CCl4 , 振荡静置后的现象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装置①: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B . 装置②: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并分液 C . 装置③: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Cl2 D . 装置④:实验室制氨气
实验室利用海带提碘过程中,可能使用到下列装置且装置无误的是(   )
A . 过滤 B . 灼烧 C . 分液 D . 蒸馏
用括号中注明的方法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其中正确的是(   )
A .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 B . 氢氧化铁胶体和水(过滤) C . (溶解过滤,再蒸发结晶) D . 氮气和氧气(蒸馏)
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或结论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结论

A

向2支均盛有2mL1.0mol•L-1K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0.1mol•L-1的AlCl3和MgCl2溶液,加入MgCl2溶液的试管出现白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

Ksp [Al(OH)3]>Ksp[Mg(OH)2]

B

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水和CCl4液体,振荡

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C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0.1mol•L-1Na2SO3和0.1mol•L-1Na2CO3溶液的pH

Na2SO3溶液的pH约为10,Na2CO3溶液的pH约为12,则说明CO32-水解的能力比SO32-的强

D

向盛有Na2S2O3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溶液,然后滴加盐酸,边滴边振荡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有气泡产生并出现浑浊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将打磨过的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B . 将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 . 将红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蓝色的烟 D . 将溴水和四氯化碳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呈橙红色
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不小心混入了少量的水,利用你所学的知识,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A . B . C . D .
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 为血红色,若只从反应顺序角度考虑反应情况,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 B . 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 C . 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 D . 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可能呈紫红色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萃取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应倾斜向下 B . 蒸馏操作时,应先加热,再通冷凝水 C . 将苯酚稀溶液滴加到溴水中,可用作苯酚的检验 D . 用工业酒精制取无水乙醇,可直接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