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题库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气体混合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合成氨的装置如图乙所示,氨吸收和氨氧化的装置如图丙所示.

(1)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则制取氮气的装置为 (从图A、B、C中选择,下同),制取氢气的装置为 .

(2)甲装置的作用除了使气体充分混合外,还有① 、② .

(3)乙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催化剂为Fe粉,它能否用Fe2O3代替? .说明理由 .

(4)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气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到锥形瓶内,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和白烟生成,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催化氧化后,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 ,  .

下列有关反应颜色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

②淀粉溶液遇单质碘→蓝色

③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搅拌→白色  

④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⑤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红色.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全部
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探究MnO2与FeCl3·6H2O能否反应产生Cl2。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小组获知:FeCl3是一种共价化合物,熔点306℃,沸点315℃。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点燃酒精灯,加热

i.A中部分固体溶解,上方出现白雾

ii.稍后,产生黄色气体,管壁附着黄色液滴

iii.B中溶液变蓝

  1. (1) 现象i中的白雾是,形成白雾的原因是
  2. (2) 分析现象ii,该小组探究黄色气体的成分,实验如下:

    a.直接加热FeCl3·6H2O,产生白雾和黄色气体。


    b.将现象ii和a中的黄色气体通入KSCN溶液,溶液均变红。

    通过该实验说明现象ii中黄色气体含有

  3. (3) 除了氯气可使B中溶液变蓝外,该小组还提出其他两种可能的原因:

    原因①:实验b检出的气体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原因②:在酸性条件下,装置中的空气使之变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4) 为进一步确认黄色气体中是否含有Cl2 , 小组提出两种方案,均证实了Cl2的存在。

    方案1

    在A、B间增加盛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C

    B中溶液变为蓝色

    方案2

    将B中KI-淀粉溶液替换为NaBr溶液;检验Fe2+

    B中溶液呈浅橙红色;未检出Fe2+

    ①方案1的C中盛放的试荆是

    ②方案2中检验Fe2+的试剂是

    ③综合方案1、2的现象,说明方案2中选择NaBr溶液的依据是

  5. (5) 将A中产物分离得到Fe2O3和MnCl2 , A中产生Cl2的化学方程式是
氯气在生产和科研中有重要应用。
  1. (1) 若发生大量氯气泄漏事故,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 立即通报相关部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b. 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c. 逆风疏散

    d. 顺风疏散

  2. (2) 事故发生后,可用NaOH稀溶液处理泄漏的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3) 某学生用下图装置制备氯气并与潮湿的 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此实验结果所得 产率太低。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i温度较高时氯气与 反应生成 ,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ii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写出此反应方程式):。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是

  4. (4) 在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含有 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 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则 时被氧化的氯元素和被还原的氯元素质量之比为

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尽管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 B . 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C . 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D . 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Cl2使鲜艳的红色花瓣褪色

Cl2具有强还原性

B

NH3与HCl气体接触时有白烟产生

NH3与HCl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

C

新切开的Na表面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Na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

D

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沉淀溶解

氢氧化铝具有两性

A . A    B . B    C . C    D . D
列关于氯气的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①可用于氯气的收集  ②若气球干瘪,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③可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④可用于实验室中氯气的尾气吸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氯气有毒,在气泄露防范演习中,下列逃逸办法错误的是(    )
A . 向高处转移 B . 迎着风撤离 C . 顺着风撤离 D . 用肥皂液或水浸湿毛巾捂住口鼻
下列有关实验室氯气的制备、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装置中,错误的是(   )
A . 制备Cl2 B . 收集Cl2 C . 验证Cl2具有氧化性 D . 吸收Cl2尾气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 . 氯气、氯水、液氯是同一种物质 C . 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D .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必须防止泄漏.一旦储存液氯的钢瓶发生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下列各种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 将人群向高处疏散 B . 将人群逆风向疏散 C . 用浸有烧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D . 向泄漏地点撒一些石灰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l2、ClO2、O3等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 SiO2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 . 液氨、干冰等可用作制冷剂 D . BaCO3可用于肠胃X射线造影检查
下列关于氯气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B . 氢气可以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口上方产生白色烟雾 C . 铁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和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氯化物相同 D . 新制氯水滴加至有色布条上,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存在Cl2
下列有关钠、氯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KI-淀粉溶液可检验中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 B . Na2CO3可用于制作膨松剂 C .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 将Na放入CuSO4溶液中不会生成红色金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为方便运输可用干燥的钢瓶储存液氯 B . 氧化性强,稳定性好,常用于杀菌消毒 C . 氯水呈酸性,可用 试纸准确测得其 D . 溶液中加入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
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 氯气、液氯和氯水是同一种物质 C . 氯气能溶于水 D .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氯气,溶液颜色呈如下变化:

关于I、II、III步溶液中导致变色的微粒的对应判断,正确的是(    )

A . H+、HClO、Cl2 B . H+、ClO-、Cl- C . H+、Cl-、ClO- D . HClO、H+、Cl2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可用钢瓶储运 B . 液氯、氯气不是同种物质 C . 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D . 碳酸钠可用于纺织业
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氯气至过量,溶液颜色可能出现红色、无色、浅黄绿色等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I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H+ B . 过程Ⅱ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试管②溶液不再呈酸性 C . 过程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浅黄绿色,证明溶液中有Cl2 D . 若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加入Na2O2粉末,最终颜色会褪去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有色布条放入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布条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B

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无沉淀产生

酸性:HClO> H2CO3

C

盛有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液面上升一段距离

氯气能溶于水

D

用小刀切割金属钠,钠表面光亮的银白色迅速变暗

金属钠质软,易与水反应生成NaOH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