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 知识点题库

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 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C . 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 . 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 是平民的胜利,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B . 成为成文法的起点 C .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D .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在罗马法的发展历程中,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是其重要的一步。推动这一演变的主要动力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平民斗争的结果 C . 最高统治者的推动 D . 对外扩张的需要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25亚士的罚金。”有一天某人的葡萄蔓被砍了,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因他告的是葡萄蔓被砍,而不是树,就不予受理。此案例主要体现《十二铜表法》带有(    )

A . 习惯法的特征 B . 公民法的特征    C . 万民法的特征 D . 自然法的特征
《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   )

A . 体现了理性原则和平衡观念 B .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注重保护私人财产 D . 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早期,军队的服役期非常短。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服役期变得越来越长,而符合征兵财产要求的公民越来越少。执政官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统一供养,并按照等级发给薪酬。……马略接受了罗马军团逐步向方阵队形演变的趋向,把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组织。他强化了长矛兵的地位,将长矛方阵置入军队主力之中。他将重步兵按照训练程度重新划分了军团,还极大强化了远程火力和骑兵。事实证明,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维护奴隶制国家确有实际效果,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权力在统帅们之间辗转,罗马共和国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材料二  1901年,清朝下令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并决定裁汰20%至30%的绿营和防勇,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直到清朝覆亡,总共只编成十四镇和十八个混成协(旅)、又四标(团)及禁卫军一镇,约17万人左右。……为争夺“新军”的指挥权,激化了满、汉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于“新军”军官多选用国内外军事学校毕业生,对士兵也要求具有某些文化知识,从而为革命知识分子的活动提供了条件,最终使“新军”成为一支反清力量,这是清朝统治者始料不及的。——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事改革的原因及作用。

《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

A .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 .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西塞罗曾说:“法是植根于自然的、指挥应然行为并禁止相反行为的最高理性。”他认为的“法”是(    )

A . 法律是神而不是人意志的体现 B .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C . 自然赋予的理性的法律条文 D .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的东方,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

A . 商业征服 B . 文化同化 C . 宗教皈依 D . 财富侵蚀
《十二铜表法》第8表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这表明古罗马的司法原则是(  )

A .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 严守契约规定 C . 严格等级与“同态复仇” D . 追求公正至上
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 .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 .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最后形成法律体系。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
A . 贵族的权益逐步失去法律的保护 B . 人人平等的法制理念逐步实现 C . 维护平民利益成为立法的落脚点 D . 理性精神推动法制的不断调整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罗马法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的重要时期。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统治者(    )
A . 由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 . 寻找权力的合法依据 C .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策略 D . 重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还要承担诚实、善意的义务。检查当事人是否履行了诚实信用原则是司法人员的一项丰要任务,而审判员则通过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原则,来裁决案件的胜败。这反映出(    )
A . 司法审判具有较强随意性 B . 公民个人权力不受重视 C . 诚信成为审判的重要标准 D . 诚信社会体系得以建立
罗马法中规定的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三种身份权全部或部分丧失叫“人格减等”。人格减等又有不同类型,如丧失自由权沦为奴隶者,为人格大减等;丧失罗马市民权而成为拉丁人或外国人者,为人格中减等。这体现了罗马法(    )
A . 重视法律的规范性 B . 强化奴隶主统治 C . 注重维护等级秩序 D . 法律条文的完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信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多表述为“诚信”。在中国古代,作为伦理准则的诚信,适用于封闭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诚信的实现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样的力量。诚信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保障实施的,如果不履行道德义务(如对君尽忠、对父母尽孝、对朋友诚信等)就会失去面子,不仅会受到他人谴责,而且会被人群疏远从而失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对于背信之人的惩罚,无需借助法律手段。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甚至成为治国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王玉花、宋桂红《谈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观念》

材料二:西方传统信用文化认为个人自由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信”是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原则,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人们普遍认同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罗马法中已建立了相应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带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经济活动运行环境的作用。

——摘编自李新庚《信用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与西方在传统“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传统“信用”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下图是关于罗马法主要概念的轴线图。据此判断,下列项中正确的是(    )

①公民法中既有成文法的内容也有习惯法的内容

②成文法既在共和国时期使用也在帝国时期使用

③不是所有的习惯法都是成文法

④所有万民法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都属于成文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最主要是指 (    )
A . 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 . 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 . 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 . 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以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被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   )
A . 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 . 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 . 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 . 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把妇女关进监狱,如果妇女被指控犯有严重的罪行,她将被送进修道院”。这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 . 更加注重保护女性的权利 B . 重视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C . 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 D . 追求自然法提倡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