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 知识点题库

“每一国的人民,一方面要遵守自身特有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一方面要遵守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根据自然理性,适用于全人类的法律称为列国通法”。与此理论相关的法律实践是(    )

A . 汉穆拉比颁布了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的法典 B . 梭伦改革时期颁布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令 C . 罗马共和国政府公布了“十二铜表法” D . 卡拉卡拉皇帝敕令授予罗马帝国全体自由公民以公民权
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作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    )

A . 皇权受到法律制约 B . 民主政治得以完善 C . 公民反对宗教迷信 D . 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这一规定(    )

A . 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 体现出罗马法追求执法程序的正义 C . 确保了罗马境内全体居民权利平等 D . 表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十二表法》第7条规定:果实落在邻人的土地上,果树的所有人有权将其取回。后来罗马大法官据此创立了“请求返还之诉”。这说明古代罗马(    )

A . 保护私人土地所有 B . 立法程序得到完善 C . 邻里关系较为紧张 D . 反对“不当得利”
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即保护人为被保护人进行诉讼代理,这一制度后来发展为(    )
A . 陪审制度 B . 审训制度 C . 律师制度 D . 诉讼制度
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是古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人的哲学的基础上,融合罗马人的务实精神而形成的法律瑰宝。“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    )
A . 轮番而治、规范社会行为 B . 人文主义、规范社会行为 C . 民主政治、调节社会秩序 D . 人文主义、扩大帝国版图
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了外事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但是他们所依据的法律只能是过去的公民法。由于公民法中公法的内容较多,而外事裁判多与公法内容无涉,公民法就朝着更加独立完善的方向发展。据此可知(    )
A . 外事裁判官不负责公民的民事裁决 B . 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 C . 公民法没有涉及到私法的相关内容 D . 公民法的发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认为,“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这种认识表达出古罗马(   )
A . 习惯法延续的必要性 B . 成文法产生的必然性 C . 公民法存在的必要性 D . 万民法形成的必然性
公元前5世纪中期,执政官、平民与贵族代表组成的家最高立法权成“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确定了“人民的福利必定是最高的”。可见罗马法律的制定(    )
A . 推动共和政体的确立 B . 本质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C .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D . 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
A .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B .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 .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 . 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说《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其依据是(  )
A . 法典的内容相当广泛 B . 法典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平民利益 C . 法典规定了债务奴隶制度 D . 法典条文明晰,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传唤者若无正当理由必须到庭,如因生病或年迈行动不便,法庭可为当事人提供车辆,但这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愿意。这说明罗马法(    )
A . 深受自然法精神影响 B . 推动帝国经济繁荣 C .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 . 注重保证程序公正
公元530年,商人奥曼图斯特在君士坦丁堡与当地的手工业者拉慈希发生了经济纠纷,两人闹得不可开交,最终走上法庭。法官对此官司的裁决将依据(   )
A . 封建等级制度 B . 《查士丁尼法典》 C . 公民大会决议 D . 《汉谟拉比法典》
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第八表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均处25阿司(古代罗马货币单位)的罚金。”这说明当时罗马(   )
A . 法律只保护富有者的利益 B . 注重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C . 法律规定具有一定教条性 D . 公共利益高于私人的利益
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很大改变,希腊培养雄辩家的学校教育就代替了罗马王政时期以培养农夫和军人为目的家庭教育。产生这一现象说明(   )
A . 对外扩张导致罗马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B . 共和国对雅典民主的追随和向往 C . 奴隶制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 . 公民法对罗马教育体制的干预
在国家治理体系方面,东西方文明可以在互学互鉴中彼此促进、其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行省设置约始于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公元前130年前后已建立9个行省。随着罗马国家的领土扩张,行省数目不断增加,遂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各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元朝初年,原蒙古部落的习惯法仍占据统治地位,……直到公元1291年才编成元朝第一部成文法典《至元新格》。……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法律地位、政治待遇和经济负担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如在法律上规定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犯了罪,分属于不同的机关审理……这种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是激起元末人民反抗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 《中国古代史》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古罗马和中国元朝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又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法律形式的演变看,古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从法律施行的影响看,指出万民法与元朝法律有何不同?
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曾说:“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来生活的。”这说明当时罗马(   )
A . 践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 . 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 法律具有平等的约束力 D . 法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帕尔默指出“罗马帝国境内不同地区人之间的习俗会相互抵触,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同会产生纠纷,此时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因此,罗马法形成一个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法则。”这表明,罗马法:(   )
A . 颠覆原有的习惯法 B . 强调法官的权威 C . 力图缓和阶级矛盾 D . 彰显正义和理性
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A .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B .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C . 推动了罗马法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 D . 确保了罗马境内的居民权利平等
古代雅典陪审法庭中公民是司法审判的主角,在公民大会上提出法律、讨论法律、决定法律的均是普通公民。他们在政治事务、司法事务中并不求教于专家学者。据此可知,古代雅典(   )
A . 公民要求直接参与政治 B . 公民已获得充分的自由权利 C . 民主体制潜伏严重危机 D . 政权运行方式重视程序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