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知识点题库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A .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 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 . 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 .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某中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电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一队士兵冲进一座很大的建筑物,建筑物上写着“总统府”三个大字,士兵爬到建筑物上扯下原来的旗帜。镜头转到一房间,房间里办公桌上日历的日期是1949年4月23日。据此判断日历上的年份应该是

A . 民国三十五年 B . 民国三十七年 C . 民国三十八年 D . 民国四十年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的出处应该是

A . 《论十大关系》     B . 《新民主主义论》 C . 《共同纲领》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

A . 三大战役的胜利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 .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 日军占领南京,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C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 .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图中所示事件的影响是(     )

A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B .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C .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 .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5年9月8日,当时最受欢迎的自由主义报刊《周报》在其创刊号上刊登了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表达了当时人们(      )

A . 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B . 反对冷战、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C . 反对朝鲜战争、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D . 主张一边倒、联合苏联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战略行动,20天挺进一千多里苦过黄泛区,血战汝河,险渡淮河……前有敌人,后有追兵,身经百战的邓.小平认为它是一生中“最困难”的一次行动。这次战略行动(    )

A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熟 B .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大序幕 D . 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

A . 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 . 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 . 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 . 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粟裕针对某场战役的设想:“三野突破江防后,第一步是包围歼灭南京、芜湖、镇江之敌,周密组织东线(东集团)四个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突破江防成功,切断京沪铁路,楔入京沪敌人之间,对于协同西线(中集团)合围南京地区之敌,至关重要,对整个战役极为有利。”该设想针对(  )

A . 徐州会战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要和平,争民主” C .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 “打倒列强,除军阀”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1936年和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了谈判,对于这两次国共谈判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次谈判国共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的结果不同 B . 两次谈判的结果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C . 两次谈判中美国对国共两党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 . 两次谈判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陈毅元帅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 . 关门打狗,东北全境解放 B .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D .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下图是一张纸币,上有“晋察冀边区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等字样。下列各项对该纸币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纸币发行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B . 该纸币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 C . 该纸币的面值过大容易导致货币贬值 D . 该纸币的发行流通有利于稳定边区货币市场
1938年4月上旬,日本陆军部在制订武汉会战计划时,原准备由日本华北方面军一部沿平汉线南下,与日本华中方面军夹击武汉。后考虑到华北地区八路军频繁出击而导致“治安不良”,难以抽出兵力,从而放弃了沿平汉线南下参加武汉会战计划。这说明(    )
A . 日军全面侵华初期计划不够周密 B . 敌后战场由此成为日军进攻重点 C . 世界战局变动影响了日军侵华方针 D . 中共抗战给予正面战场战略支持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视域中地理名词“江南”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吝啬。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但英人及各国均不得借有此条,任意妄有请求,以昭信守。

——《虎门条约》第8条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通过《虎门条约》第8条攫取的特权,并结合所学简析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2. (2) 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指挥的一场进军江南的战役,请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和直接结果。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性质变迁的角度,概括地理名词“江南”所见证的历史。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B . 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C . 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 D . 七届二中全会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B . 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 C . 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D . 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
1948年底,国共双方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场各自投入最精锐战略重兵集团,进行战略决战。这次决战被称为(    )
A . 徐州会战 B . 淮海战役 C . 台儿庄保卫战 D . 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