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 知识点题库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 . 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 . 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 D .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 . 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 .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 . 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 .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 . 重庆谈判 B . 西安事变 C . 一二·九运动 D . 北平和谈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帝国的分裂与保存》

材料三 当今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历史分期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两者的分界线,另一种主张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作为两者的分界线。(注:历史分期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

——《换个角度看辛亥革命》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 (2) 中华民国成立后,采用五色旗为国旗,象征五族共和。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
  3. (3) 相对于第一种观点,材料三把新中国作为近现代史分期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结合历史分期方法,这两种观点所依据的“质的差别”分别指什么?
江Z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题中“三次历史巨变”指什么?

  2. (2)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

  3. (3) 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三大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哪些问题?

邓.小平的下列军事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指挥了淮海战役②创建抗日根据地③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④和平解放西藏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③①④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 .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 .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10月成立中央人民临时政府;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随后成立正式的中央人民政府,并选出第一届国家领导人。从宪政实践的角度,这体现了(    )

A . 新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B . 新政权的建立体现了民意 C . 实践过程的程序正义 D . 建立过程的完善合法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件发生。学者会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或(转折年代)该著作以选手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的在这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中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经分得若干土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的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的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列举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 (3) 材料二所说的“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取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
A . 战略反攻时期 B . 淮海战役时期 C . 平津战役时期 D . 渡江战役时期
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它的寓意是(    )

A . 清政府统治结束 B .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C . 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 . 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 . 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 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C . 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 . “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箭头表示的是(  )

A .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B .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 . 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D . 百万雄师过大江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 . 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 . 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 . 中共十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 . 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声明:“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这反映了他(    )
A . 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 B . 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 C . 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 D . 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
1948年11月,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承认国民党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使我外交立于主动,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发生外交关系,也不等于对待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毫无区别”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
A .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B .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C . 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D .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展开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
A . 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 .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 .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连续发动三大战役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其中最先打响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平津战役 C . 淮海战役 D . 渡江战役
1948年6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A . 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B . 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 . 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 . 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