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 .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 . 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 . 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下列关于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响应 C . 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A . 亚非万隆会议 B . 日内瓦会议 C . 布雷顿森林会议 D . 第26届联大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以上图片:

  1. (1) 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的重点是什么?并分别列举其主要成果。

  2. (2) 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外交上,其他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成绩,请补充说明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 .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 (2) 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  )


时间

1953~1957年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增长率

14.6%

0.6%

15.7%

A . 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 “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D .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

图1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 . 缔结军事同盟 B . 坚持独立自主 C . 加强友好磋商 D . 结伴而不结盟
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期曾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

A . 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B . 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苏联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C . 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借鉴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 . 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 . “求同存异”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另起炉灶” D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年(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 . 中苏关系已经开始恶化 C . 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 D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 .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C .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下列日程是建国初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 .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 .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个会议是指(    )
A . 日内瓦会议 B . 万隆会议 C .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长期以来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它的首次提出是在(    )
A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C . 1955年万隆会议上 D .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期维新派第一次系统地揭示了中外条约的不平等性质,批评了清廷官员在对外交涉中的盲目无知,宣传和普及了国际法知识,对此后中国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斗争产生了久远的影响。1902年,为应对统治危机,清政府决定改革旧法律制度。在清政府的要求下,英、美、日承诺,待司法改革完成时放弃“治外法权”,但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的法律改革草案尚未完全完成,致使英、美、日的承诺成为空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又为中国挣脱不平等条约的密网提供了一个最初的突破口。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自8月14日上午10时起,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合同、协议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间之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虽然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未能实现中国的修约目标,但却是中国政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两年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再次全面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的要求,终于在《九国公约》中明确宣示,各国须“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新生的苏俄政府自成立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苏维埃政府废弃一切特权”.1927年初,中国人民抓住国民大革命的时机,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经过回民政府不断地努力,到1930年5月,所有国家都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英美正式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0月,经过一番磋商,英美终于就立即废约达成共识。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时这些利益的考虑。

——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有童谣唱到:一进堂屋亮堂堂,房里摆的大花床,姑娘穿的花衣裳,小伙穿的列宁装。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 该歌谣的流行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 B . 说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 C . 反映列宁装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选择 D . 中西合璧开始成为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建国初,张治中将军曾对毛.泽东主席说:“从过去的教训看,我们的新中国最好既不依靠美国,也不要依附于苏联。”新中国初期,我们却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这主要是因为(    )
A . 民主革命时期苏联曾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 B . 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 C .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D . 使新中国在建国初巩固政权、捍卫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