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题库

一位美国记者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会议后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应当是 

A . 中苏会谈 B . 日内瓦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中美会谈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 . 睦邻友好 B .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求同存异 D . 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一文中宣称: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支撑这一观点的典型事例是

A . 实行“一边倒”的方针 B . 出席日内瓦会议 C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
回顾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正如学者徐昕所指出:“在交织着新旧内外各种矛盾的历史性冲突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从‘中国的世界’到‘世界中的中国’的根本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转变一直延续到今天。”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两大杠杆。这“两大杠杆”是
① 实现民族独立 ②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 发展生产力 ④ 全球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 .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张中苏友好宣传海报,主题语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万岁!”这—海报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特色是(    )

A . “另起炉灶” B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 “一边倒” D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他国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有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人们担心会议会发生激烈争论,走向歧途。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上作了补充发言。他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周恩来的发言,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使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概括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
A . “一边倒”方针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求同存异”方针 D . 不结盟政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主席毛.泽东就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第二年初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15年5月9日,国家主席习.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签署了一系列声明,其中最重要的是中俄两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这是习.平两年多来第四次访问俄罗斯。下列各项中对二人出访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是(    )
A . 目的是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B . 旨在打破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局面 C . 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D . 支持对方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四条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

第五条俄国在中国通商海口设立领事官。为查各海口驻扎商船居住规矩,再派兵船在彼停泊,以资护持。

第七条通商处所俄国与中国所属之人若有事故,中国官员须与俄国领事官员,或与代办俄国事务之人会同办理。

第十二条日后大清国若有重待外国通商等事,凡有利益之处,毋庸再议,即与俄国一律办理施行。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

材料二: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目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第一条宗旨和任务:本组织的基本宗旨和任务是……在平等伙伴关系基础上,通过联合行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各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

  1. (1) 材料一中,《天津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俄国通过第十二条获得了什么特权?
  2. (2) 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 (3) 材料三中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俄(苏)关系的根本因素。
1954年4月29日,法国《解放报》发表文章指出:“亚洲的重要力量全部显示出来了。”文章所评述的事件及其重要成果是(  )
A . 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 日内瓦会议——达成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协议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 D . 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 .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

②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③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①③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俄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其不同在于(    )
A . 缔结军事同盟 B . 坚持独立自主 C . 结伴而不结盟 D . 执行共同外交
下图为2015年纪念某重要会议60周年活动标识局部图。在60年前的会议上周恩来首次提出(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一带一路”的倡议
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说:“和平并没有绝望,拥护和平的人一天天多起来。二十九个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直呼吁和平,这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团结的。”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是(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共识 B .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通过 C .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D . 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最终结束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在①处填写最恰当的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突破美国孤立外交 C . 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 D . 负责任的大国外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府

对外政策

主要内容

杰斐逊政府(1801—1809年)

孤立主义

“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最大限度地保护美国在本土的一切利益,完善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

麦金莱政府(1897—1901年)

合伙主义

与欧洲国家合伙控制亚洲落后国家,针对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威尔逊政府(1913—1921年)

国际主义

积极推行通过结盟和建立国际制度实现多边国际合作,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

遏制战略

“要按美国的构想来改造世界”,遏制苏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反苏、反共的广泛联盟。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政策。

尼克松政府(1969—1977年)

尼克松主义

全球战略收缩,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

——摘编自雷兴长《论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这一外交思想(   )
A . 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B . 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D . 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