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 苏联对中国的外交干涉 C . 中美处于敌对和仇视状态 D . 美中两国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可言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该公报的内容不包括(  )

A .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C .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 . 美国将从台湾撤出其武装力量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 . 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 . 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 .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 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由中央新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 . “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 . “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 . “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 . “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B .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C . 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合作 D .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2012年2月,习.平在访美演讲中说道“我们会永远缅怀当年以非凡战略眼光和卓越政治智慧打开中美友好合作大门的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当年中美友好合作大门打开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 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铺平了道路 B . 打破了中美的外交僵局 C . 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D . 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D .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促使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 . 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 C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图1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                            图2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                             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                       图4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                              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请回答:

  1. (1) 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2. (2) 图2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
  3. (3) 根据图3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
  4. (4) 根据图4分析“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5. (5)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什么?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 . 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 . 支持联合国的工作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中美关系缓和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明确宣布“一边倒”,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幻想。这一外交方针对新中国建设起了重大作用。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

——《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施“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背景。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国关系图,其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读图,可知甲乙丙分别指(    )

A . 中国、美国、苏联 B . 英国、美国、苏联 C . 中国、苏联、美国 D . 美国、中国、苏联
学者沈志华指出: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该时期“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有(  )
A . 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 . 中日建交 C . 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 . 中美建交
阅渎以下材料:

    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120周年诞辰。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1:1951年6月。标题: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图2:1954年3月。标题: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1971年11月。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1) 据图1,“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含义是什么?
  2. (2) 据图2,“战争”和“和平”分别是指什么?你如何看待《时代周刊》所说的“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 (3) 据图3,美国对“中国人来了”持何态度?为什么?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70年代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
A . 中美关系的缓和 B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 C .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 改革开放的推行
新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即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事例出现在,中国处理与(    )
A . 苏联的关系中 B . 美国的关系中 C . 日本的关系中 D . 联合国的关系中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表明(    )
A . 美国有意调整对华政策 B . 美国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C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国重返联合国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 ①②④③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多次波折,但经双方努力又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B . 中美矛盾已彻底解决 C . 中美虽有分歧但无根本利益冲突 D .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正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