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知识点题库

以下有关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B . 与苏美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 C . 是中美两国共同努力的结果 D . 消除了两国关系的障碍
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

A . 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B . 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C . 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 D . 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回顾6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中美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B . 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C . 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 D . 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 (1) 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 (3) 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 (4) 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材料四: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

  1. (1) 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 (2) 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4. (4) 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④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④①③②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毛.泽东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以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 . 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 .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C . 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新的严重威胁 D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
下图漫画中“High Lob”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吊高球”,其反应的实质问题应该是(  )

A . 中国不想和日本打乒乓球 B . 中美乒乓球赛在日本举行 C . 美中关系改善日本不知情 D . 日本是中美建交的大障碍
“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 .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 . 中西关系开始改善 D . 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熊猫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如下表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

年代

1957年

1965年

1972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8年

1980年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 .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 .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国外交重心由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D . 中美关系的改善
中美关系始终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即1972年《上海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8年12月)

材料三:二,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七,上海合作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对外开放的原则,愿与其他国家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吸收认同该组织框架内合作宗旨和任务、本宣言第六条阐述的原则及其他各项条款,其加入能促进实现这一合作的国家为该组织新成员

——《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走向缓和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新变化。
  3. (3) 通过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说明各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972年7月,日本成立了以田中角荣为首相的新内阁。同月,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会见中方代表孙平化等人时表示:“当前日本政府首脑访华、解决邦交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时机是指(    )
A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 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 . 中美苏三国关系走向缓和 D . 美国因越战无力控制日本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 .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C .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毛.泽东访问苏联 B . 邓.小平访问美国 C . 尼克松访问中国 D . 周恩来访问印度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列属于他说的“钥匙效应”的是(    )
A . 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权利 B . 中苏关系全面破裂 C . 美国与日本的联盟更密切 D .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969年9月至12月,中国出现疏散大中城市人口、物资的活动;在京的中央大批党政机关被紧急疏散到外地,吉林市计划将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疏散至农村,许多高校也紧急迁出城市,如北京大学师生疏散到汉中和江西鄱阳湖畔,中国科技大学迁往合肥等。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有力地支持了落后地区经济建设 B . 推动了南方文化教育的快速发展 C . 表明了“文革”时期“左”倾思想泛滥 D . 反映了中国外交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之所以从1949年初起就开始限制它对中国大陆的出口,其背后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是美国的对华政策。美英都主张用经济手段分离中苏关系,重视经济手段的作用。英国主张给予中国一定程度的经济制裁,只是没有美国的程度严格。英国支持对华实行经济封锁,并希望它可能对固守香港产生一些作用。英国政府开始禁止从香港转运武器去中国大陆,但除了军火,英国不愿对其他物资实行美国所要求的严格控制。

——摘编自原喜云《建国初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探析(1949~1954)》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对英政策,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坚持在英国断绝与国民党的关系,放弃在华特权之前不与之建立官方外交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并未向英国关上大门,英国官方驻华代表一直保持着与中共的接触与联系,尽管中共不承认这些代表的官方身份,但这种接触对双方关系无疑是有益的。对于英国在华侨民,中共采取了友好态度,尽量不去触犯英国在华商业利益,并致力于发展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摘编自张淑华《试论建国前夕英国的对华政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与美国的主要分歧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英国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技术引进路径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中历史地形成的。我国历史上技术引进的路径发生了多次变化,综合表格中多个历史阶段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我国技术引进的演变

——据姜辉《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时间段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数据统计图

依据上面数据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