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知识点题库

美国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布莱德雷说日本“这个曾是敌国的国家,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太平洋上最强大的堡垒,而且作为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果实,是留在我们手中唯一有价值的地方。”二战后日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 . 成为美国的最大商品市场 B . 成为遏制苏联、中国的前哨 C . 为美国提供廉价劳动力 D . 提供反面教材,警示战争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

A .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朝鲜战争 B .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柏林危机 C . 雅尔塔体制 八千字电文 铁幕演说 D . 雅尔塔体制 戴维营会谈 古巴导弹危机

《国际先驱导报》以大量生动形象的漫画反映当前国际关系诡谲多变的复杂状况,从下面两幅漫画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 多极化格局形成 B . 美国积极扶植中国,邀请中国参与国际事务 C .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需要有更多国家分担国际事务的压力 D . 新兴力量的崛起使美国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念头
某历史小组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欧共体的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经济实力增强”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 )

A . 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动摇 B . 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 C . 世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在1970—198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应其成员国要求召开了129次会议,其中有111次会议是不结盟国家提议召开的,占总数的86%。在一国一个表决票的联合国大会,不结盟运动国家所拥有的表决票超过总数的1/2,接近2/3多数,它对联合国大会各项决议的通过与否,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
A . 不结盟运动正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B . 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C . 不结盟运动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D . 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1970年

出口贸易

黄金外汇储备

国民生产总值

欧共体

885

270.3

4 863

美国

426

117.0

9 742

单位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1970年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以上材料均摘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政治影响。

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    )

A .  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 . 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 . 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 . 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均势”是国际关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大国面对挑战往往会在国际或地区力量对比中采取一种平衡战略。下列史实符合美国“均势”意图的有(     )

① 1972年尼克松访华    ②1994年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③
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是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应是(   )

A . 华沙条约组织 B . 上海合作组织 C . 亚太经合组织 D . 北美自由贸易区
如图为漫画《梅开三度》,对该漫画理解准确的是(     )

A . 冷战局面宣告结束 B . 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冲击了两极格局 C . 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为此他们倡导了(  )

A . 社会主义运动 B . 和平与发展 C . 不结盟运动 D . 反霸权运动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
A .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 . 多极化趋势出现 C .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D . 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有利的客观条件是(  )
A .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 .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C .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 .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是相当独特的,由战后初期的保持距离甚至对立转变为迫于形势而申请加入欧洲共同体。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一直被视为“貌合神离”的伙伴。

材料一:“我今天想对你们说说欧洲的悲剧。……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是什么?……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重建欧洲家庭的第一步是法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伙伴关系。

——选自丘吉尔在1946年9月的演讲《欧洲的悲剧》

材料二:1948年,丘吉尔提出作为战后英国外交总方针的“三环外交”:“第一个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域在内,及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显然,在丘吉尔心目中,联合起来的欧洲是最后一个环,其地位在英联邦和英语世界之后。

——摘编自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1961年和1967年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戴高乐首先考虑的是:“英国一旦成为欧洲的第七个成员国,要它永远扮演二流角色,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戴高乐还认为,联系如此紧密的英美关系将会使英国成为美国投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另外,英法在共同农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1971年英国重新与欧共体谈判,并于1973年最终加入。然而,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英国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它的边境仍处于半开放状态,它反对防务一体化,也不愿加入欧元体系,所有这些都使英国与联合的欧洲若即若离。

——摘编自娄南《民族国家与欧洲一体化:1945-1973》

  1. (1) 据材料一中指出二战后初期英国对待欧洲一体化的态度。概括为实现欧罗巴合众国的构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相关国家采取的重大行动。
  2. (2)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因素。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后对双方的影响。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 .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 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 .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1961年,路透社在评论刚刚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 联合国 B . 不结盟运动 C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 华沙条约组织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    )
A .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C .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 D .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
有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以向心力为主、离心力居次;60年代后,总体上离心力占上风,但局部国家间向心力增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 与美苏争霸有关 B . 欧洲一体化发展 C . 不结盟运动兴起 D . 国家利益的影响
有学者提出,二战以来,美欧关系经历重大调整,实现了从“特殊关系”向“正常关系”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至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由此确定。50年代,尽管双方在西德重新武装、对苏态度以及苏伊士危机等问题上出现分歧,但……美欧仍存在根本利益的一致,加上这一时期保守主义在大西洋两岸盛行以及美欧领导人之间的友谊,大西洋联盟的运转基本正常。

材料二:曾几何时,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在西欧还不受欢迎,但到了60年代末,大多数西欧国家都主张在外交政策上同美国拉开一定距离。……里根政府时期,法德英等国还坚决反对美国阻挠西欧与苏联进行石油管道交易的“治外法权”行径,并顶住压力同苏联履约。……1986年里根政府事先未与欧洲盟国磋商差点就削减战略核武器问题同苏联达成协议,令西欧国家大为震惊……60年代以后,美欧关系从战后初期的绝对依附状态向控制反控制的状态转化。但尽管如此,美欧“特殊关系”的大逻辑依然存在

材料三:今天的美欧(盟)关系是超越传统的大西洋同盟的框架发展起来的包括经济、政治及安全关系在内的一种新型双边关系。……如果说冷战期间美国主导了大西洋同盟的话,那么,欧盟在冷战后美欧“正常关系”的演进终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美欧关系态势的变化,导致这一关系实质的改变……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怀普《从“特殊关系”走向“正常关系”——战后美欧关系纵论》

  1. (1) 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及“根本利益的一致”?并分析影响二战后初期美欧“特殊关系”形成的国际性因素。
  2. (2) 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60年代以后美欧关系为什么出现转化?
  3. (3) 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美欧“正常关系”的实质。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美欧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
A . 中国已成超级大国 B . 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C . 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 . 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