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知识点题库

导致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有①美国的霸主地位愈加稳定 ②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④苏联日益陷入困境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①④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 . 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 . 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 .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 . 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 . 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 B . 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 C . 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D . 美苏两极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
二战后,联邦德国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共性原因,不包括()
A . 利用美国扶植 B . 制定可行政策 C . 发展教育、科技 D . 利用战争机遇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80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 B . 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C .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D .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德里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设计出萨拉娃娃。他说:“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她腹中藏着西方文化,比如化妆和不合礼节的服装。一旦它进入了我们的社会,就会对我们的儿童施加这种影响。”材料主要说明(    )

A . 伊朗对经济全球化持否定态度 B . 伊斯兰文化落后于欧美文化 C . 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无法共存 D . 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冲突明显
有学者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代替英国引領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逐渐从多边自由贸易政策转变为多轨并进的自由贸易政策,广泛推行单边的贸易保护主义,双边的贸易开放协定和区域性的自由贸易组织。这说明(  )

A . 经济多极化趋势制约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B . 国家实力的变化决定着贸易政策的调整 C . 美国的贸易政策受世界贸易组织的制约 D . 自由贸易体制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
有学者认为,全球政治地理从1920年一个世界走向20世纪60年代的三个世界,然后走向20世纪90年代的六个以上的世界。对这一变化理解准确的是(      )

A . 欧洲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B . 美国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C .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D . 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紧张
20世纪50年代初,英国控制下的尼泊尔发生推翻封建旧政权的革命。英国出于英尼传统关系和国家利益考虑,采取支持旧政权维持现状的态度,这引起了印度和尼泊尔民众的反对。最终,英国放弃了对尼旧政权的支持。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 . 英国国力和影响力显著衰退 C . 不结盟运动国家的联合干预 D . 南亚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的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 . 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 . 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 . 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 互利合作的经济关系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欧洲的联合(    )
A . 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 B . 巩固和发展了两极格局 C . 加速了西欧和美国的决裂 D . 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再次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三个世界”战略提出的背景是(  )
A . 反霸统一战线形成 B . 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C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 中国开始改变意识形态外交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一现象是(  )
A .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 欧共体的成立
下图为漫画《昔日的援助,今日的竞争》,据此可得到的认识是(  )

A . 政治多极化取决于经济的多极化 B . 主权高于人权,国权高于法权 C .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D . 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凯南认为,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必须把苏联看作是政治的对手,而不是伙伴。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戴维·卡菜欧《欧洲的未来》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而新的世界缺少了对未来的确定性,在一个不再以意识形态斗争为特征的时代里,人们也缺少了目的性。……“冷战”的结束暗示了权力关系发生剧变的可能性,暗示了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新时代的全球重组正在进行。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把苏联看作政治对手”的原因,及此后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
  2. (2) 据材料二,指出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对欧洲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冷战”结束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4. (4)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新亚洲政策,美国支持亚洲国家的集体安全以遏制“极权政治”的扩张,但不要“发号施令”。同时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同西欧、日本的关系。这表明(    )
A . 资本主义营垒发生深刻变化 B . 美国通过多边力量遏制苏联 C . 美国亚洲政策出现根本转折 D . 美国顺应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冷战束后,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全球治理成为时代的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政治,大国以军事实力、向外拓展生存空间,划分势力范国、组建军事集团等手段实现其国家利益,无论是雅尔塔体制中美国和苏联在全世界划分势力范国,还是战后组建以各自为主导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组织的对抗,都是地缘政治战略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际关系的重点是地缘经济,在地缘经济中构成力量的主导因素是经济、科技、信息,生态环境,在地缘经济的影响下,国际关系发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张旺《地缘经济因素对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現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

相比中国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研究的贡献,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贡献了中国智慧。2015年,习.平主席在一系列国际场合中提出了众多新思想、新观点,比如提出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关系,打全球伙伴关系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摘编自冯特军《国际政治概论》、赵可全《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角色担当》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关系的重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这种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国际政治问题全球治理的努力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进入80年代后,美苏核军竞赛步伐加快,但核力量均势的双方均认识到无法摧毁对方的第二次打击能力。1983年3月,里根提出战略防御倡议,开始将发展外空武器作为争夺战略优势的主要手段,苏联也不甘落后,将研制外空武器作为核军备竞赛的重点。……1987年美国接连遭到美元比价下跌和纽约交易市场下跌狂潮的打击;苏联自1982年以来,国民生产总会年平均增长率徘徊在2%上下,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双方都需要减少军费开支。同时,在世界人民要求裁减核军备的强烈呼声之下,亦为树立自己“和平”形象,双方首脑最终于1987年12月签订了《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标志着从70年代以来美苏之间激烈对抗局面的结束,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摘编自顾德欣《中导条约签署的动因及美苏核裁军前景》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署《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80年代美苏走向缓和谈谈你的认识。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
A . 法德两国外交的自主性有所增强 B .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 . 冷战时期欧共体对美离心力增强 D . 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20世纪70年代,苏联领导人曾说:“让我们等待西方由于它的内部经济危机和它同第三世界越来越紧张的关系而自行灭亡。我们应当避免冒风险或采取危险的倡议。”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
A . 预见到两级格局崩溃的必然性 B . 工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C . 尚未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 D . 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团结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