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点题库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

A .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 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 .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生产的萎缩说明(     )

A . 传统的东方贸易退居次要位置 B . 意大利缺乏本土工业原料优势 C . 意大利工商业行会竞争意识不足 D . 两地生产没有面向大众消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为筹集资金开始发行股票。人们来到公司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的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股票的由来。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到17世纪中叶,荷兰联省共和国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

材料二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1863年改名为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票投资的兴趣。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一战爆发后不久就被关闭,但很快又重新开放,使得各种债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战。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国股票市场崩溃,股价下跌引起的恐慌继而引起了经济的大萧条。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7世纪前期荷兰股票交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股票交易的突出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股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

A . 哥伦布曾经到达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 . 哥伦布在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C . 哥伦布到达印度时,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 . 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请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西欧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以他错误的认为而命名的当地土著居民是

“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下,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  )

A . 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 B . 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 C . 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D . 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00年,英国、法国、荷兰和奥地利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启示这是一场诸列强借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进行的领土和殖民地的大掠夺。结果,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了《乌得勒支条约》。条约规定: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并获得在西属殖民地贩卖非洲奴隶的特权,为期30年。之后,英国的黑奴贸易进入高潮时期,独霸一个世纪之久,成为黑奴贸易的罪魁。

——摘编自陈紫华《英国的黑奴贸易》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认识到,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因此,资本家渐渐地对奴隶贸易失去了兴趣。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欧文考察东非后,竭力主张废除奴隶贸易,就地利用当地资源,他说:“这些新的资源将为我国的企业和工业开发。”

——葛会伟《试论英国黑人奴隶贸易的状况和废除》

材料三:一小群改革者大力从事废奴运动。1787年,他们在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1807年通过的一项法令标志着废奴主义者的首次成功,它规定英国船只不得参与奴隶贸易,并禁止向英国殖民地运送奴隶。……英国政府进而说服欧洲其它国家以它为榜样允许英国军舰捕捉挂别国国旗的贩奴船。有一个时期,英国动用了海军四分之一的力量,即56艘船只、9000名水兵,在非洲、古巴和巴西沿海巡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乌得勒支条约》的签订为英国发展带来了哪些利益?指出西欧各国冲突的实质。

  2. (2) 材料二中英国对待黑奴贸易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概述英国废除黑奴贸易的历程,这一历程体现哪些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英国黑奴贸易政策的变化

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 . 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 . 商业革命开始 C . 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 . 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问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了1.6倍,法国上涨了1.2倍。”材料所描述现象直接导致了( )
A .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 .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 C .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 D .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马克思把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变化定义为:“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下列不属于马克思所说的这场“大革命”带来的影响是(    )
A . 流通商品种类明显增多 B . 一批特权贸易公司建立 C . 传统商品的交易量下降 D . 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6世纪时贫穷的欧洲总希望攀上东方、亚洲和中国这样的富亲戚,希望跟东方扯上关系,那时候西方人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东方杂种”。漫长的16世纪可以说是“西方急于与中国拉关系的历史”。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B . 欧洲人已具备世界视野 C . 中国已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D . 启蒙运动拉近东方距离
有人说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含义是指(   )
A . 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B . 欧洲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 . 商业的繁荣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D . 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
某位欧洲航海家的临终遗言说到:“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的小西班牙。”该航海家应该是(   )
A . 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B . 返航时物品中有烟草玉米 C . 受葡萄牙王室支持 D . 带回来中国的茶叶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则上涨了约2倍……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然而资本在西班牙、葡萄牙、中国都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上述材料不包含的信息是(   )
A . 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引发欧洲价格革命 B .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C . 中国的农业文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D . 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 (1) 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
  3. (3) 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
读下列图片信息

  1. (1) 16世纪以后的国际商路出现了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下表是部分物种在亚、欧、美洲传播、种植情况表,据此可知(   )

品种

原产地

传入欧洲时间

传入中国时间

产量

烟草

墨西哥

哥伦布航行后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辣椒

墨西哥

15世纪末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番茄

秘鲁

16世纪20年代

17世纪初

中国产量世界第二

花生

巴西、玻利维亚

16世纪初

16世纪30年代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向日葵

北美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

中国产量世界第一

A . 美洲是世界农业物种的中心 B . 其传播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C . 17世纪中国闭关锁国不可信 D . 中国农业生产发达世界领先
索马里海盗,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其他国船只的犯罪者,2009年以来亚丁湾一带海盗活动更趋频繁,平均每四天就有一艘船遭劫,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有人研究这一海域早在15世纪末就有一著名国际“海盗”出现过,这一“海盗”最有可能是(   )
A . 迪亚士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麦哲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