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 知识点题库

“促使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动力是所谓的3G(God, Gold and Glory),即上帝、黄金和荣誉,也就是打着上帝的旗号,到美洲国家抢夺黄金,攫取政绩功名。”该观点

A . 肯定了哥伦布对美洲社会转型的贡献 B . 指出了哥伦布航海的真实意图 C . 对哥伦布的评价带有情绪化的宣泄 D . 对哥伦布的指责是无中生有
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是指(  )

A . 欧洲与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B . 英国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C . 美洲与欧洲出现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D . 欧洲殖民势力逐渐扩张到世界各地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人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

A .  迪亚士的远航 B . 达伽马的远航 C . 哥伦布的远航 D . 麦哲伦的远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习.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路”对古中国的价值所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与宋代“海上丝路” 在开通背景上的相似之处及在历史影响上的不同。

  3. (3) 根据材料三和新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论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匮。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

A .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_x0000_i1025

A .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 . 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 .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 .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历史上有名的“大帆船贸易”开始于明朝隆庆五年(1571),美洲的白银由西班牙帆船从墨西哥出发,横越太平洋,运到吕宋岛,在那里与来自中国的商人交换货物。“大帆船贸易”(    )

A . 是中国与美洲直接贸易的开始 B . 使中国与西方建立了贸易关系 C . 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D . 扩大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16世纪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A .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 B .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 .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
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原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主要指(    )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B . 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C . 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 . 美洲与欧洲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

A . 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 (2) 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3. (3) 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
A . 迪亚士 B . 达·伽马 C . 哥伦布 D . 麦哲伦
斯温·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贸易(    )
A . 加速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程 B .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 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D . 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
西班牙人在秘鲁、墨西哥等地投资开采银矿,西属美洲于1540至1700年至少产银四万吨,可能多至六七万吨。美产白银的大部分,每年都一船一船地被运往西班牙,再通过贸易关系转运欧洲各地。此记载的最佳价值是用于研究(    )
A . 美洲采银业的迅速发展 B . 西班牙殖民扩张历程 C . 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 D . 世界市场形成的特征
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各大洲联系 B . 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产生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 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基督教信徒增长到30余万人,当时日本南部的大型多扇屏风上经常出现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航海、枪炮等元素,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南蛮文化”。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
A . 日本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B . 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下降 C . 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D . 新航路开辟各地联系加强
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两岸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

①荷兰人兴起喝茶之风                 ②法国人的菜肴中出现香料

③印第安人开始食用可可               ④印第安人开始食用牛肉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②④
16世纪以前,欧洲人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小米、黑豆、豌豆、杂豆等,贫民长期处于饥饿环境中;16世纪以后,土豆和玉米作为充饥食物逐渐被广大农民、城中贫民所接受。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 欧洲扩大了从美洲的食物进口 B .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洲际物种交流 C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 D .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式经营的。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材料二不可避免地,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并在19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世纪末,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的牛群,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被轮船带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传播了一种流行病毒,导致了2000万到6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人病死于印度。因这次大流感而丧生的人甚至比战争本身还要多。

——摘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扩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物种交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