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1819年,在一个去世伟人的讣告中,对他的科技贡献有着这样的赞颂:“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位伟人的最大贡献是

A . 研制成了发电机 B . 发明了内燃机 C . 发明水力织布机 D . 改良了蒸汽机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成为领先部门的除纺织业外,还有()

A . 冶金业 B . 化学工业 C . 铁路业 D . 航运事业
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

A . 发电机    B . 蒸汽机 C . 珍妮机 D . 内燃机
“19世纪的英国是科学的时代,当时的时尚就是人人都谈科学。”能对此作出有力证明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③进化论的提出 ④量子论的形成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831年,有一位欧洲人描述道:“两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一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人不穿袜子。”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落后 C . 化学工业的兴起 D . 欧洲人生活观念的改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 . 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 . 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 . 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和衣衫褴褛的下层人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派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 . 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 . 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C .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 . 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17世纪初建立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曾经辉煌一时,但19世纪中期以后它的经营却日益困难并最终解体。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 . 殖民掠夺的经营方式难以持久 B . 商业垄断导致经营效率低下 C . 英国对亚洲市场的依赖性减弱 D . 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当代史学家E.P.汤普森说:18世纪9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多数英国工人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有共同利益,他们的利益与统治者和雇主们对立”,从而“形成”了阶级。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工人的出现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诞生 B . 阶级斗争是工人阶级的出路 C . 阶级是有共同利益的人群的集团 D . 呼吁工人阶级的团结
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全部管理艺术就在于人和物自由,政府只保卫国家,建立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在其他方面应无为而治。”对这段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 B . 为反封建奠定了理论基础 C . 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D . 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
近五百年来,荷兰、英国和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 国家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 B . 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C .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D .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下图是依据徐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农业工人的工资与生活水平》制作的《英国小麦每夸特价格波动图》,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原因,可能是(    )

小麦价格(每夸特)  单位:先令


A . 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大量增加 B . 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减少 C . 1800年前后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原料 D . 1821年后农业机器普遍使用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 .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 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
A . 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B .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 . 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D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16世纪20年代,英国只有约1/4的人口依靠工资生活,到1688年上升到1/3,而到1851年则到达4/5。下列对此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 . 生产组织形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B . 工资劳动者数量变化反映了工厂日益普及 C . 劳资对立的趋势贯穿了工业革命的全过程 D . 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减弱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行业出现“异化”状况,如棉纺织业、造船业日益衰落,而制茶、缥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西方商品物美价廉 B . 传统手工艺创新能力强 C . 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D . 世界市场的差异性需求
从1850~1911年,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相继创刊,如英国的《泰晤士报》、日本的《读卖新闻》等,1883年创刊的美国《妇女家庭杂志》在1900年发行量即达100万份之众。这可以说明(   )
A . 大众传媒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平等的实现 C . 经济体制变革推动消费观念革新 D . 工业革命助推社会生活方式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后期起,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自来水的使用、室内抽水马桶的使用、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84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人要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公共卫生法。该法明确规定政府必须设立国家和地方卫生委员会,为英国的卫生改良运动奠定了改善城市卫生和市民健康状况,控制结核病,伤寒和霍乱等传染病的基础,当时的英国社会和卫生改良运动的内容包括反对消费烈性酒,降低婴儿死亡率,进行监狱和精神病院改革,教育贫穷母亲如何照料孩子,建立妇幼保健院、公立医院和药房等。19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使人们开始注重对传染病的积极预公共卫生法规的制定,使得欧洲一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曾光《中国公共卫生》等

材料二:新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莫基于20世纪40—50年代1949年10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并颁布多项除疫法规条例,以及开展预防为主的大规模爱国卫生运动。1949年11月,设立专管卫生防疫工作的公共卫生局。国家注意统筹公共卫生城市乡村协调发展,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任务。这些暴层机构的卫生医务人员相互配合,通过发动群众开展公共卫生运动,成功执行公共卫生计划。建国初期,西医人才少又都集中在城市,而数量在十倍以上的中医大夫们活跃于乡村与域市中,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中西医结合成为新中国卫生医疗系统组织的指导方针之一。通过努力,我国逐步组建了卫生防疫、地方病控制、妇动保健等比较完整的公共卫生机构体系。新中国在公共卫生事业的成统和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登为“以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健康欢益”的“中国模式”,并在世界其他国家宣传和推广。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又卫生事业和防体系的创立与发展》等

  1. (1)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中欲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相似之处,并简析中欧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得以形成“中国模式”的优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

——中国新闻网:习.平呼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机车。此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英国修建了近万千米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1. (1)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何时开辟的?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2. (2)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斯蒂芬森发明的火车机车的动力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在下图“?”应填(    )

A . 铁路的广泛兴修 B . 煤炭的大量生产 C . 电能的普遍采用 D . 垄断组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