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工业革命 知识点题库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工的服装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 . 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 . 民主运动的推动 C . 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 . 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1793年,巴克利准备在毛纺厂安装蒸汽机,有人给他写了这样的信:“警告你,如你敢在布雷德附近的霍尔顿,即通称为瓦窑场的那个地方安装蒸汽机来纺纱或纺毛,那么,我们在下面署名的这些人,将在该机器弄得我们不安时请求法院判给我们损害赔偿。”这反映了人们 

A . 认识到蒸汽机对环境的污染 B . 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C . 讨厌蒸汽机的发明 D . 认为蒸汽机不适于在毛纺厂使用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

A . 石油化工工业 B . 电力工业 C . 汽车制造业 D . 煤炭开采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 塑料开始投入生产 B .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 . 诺贝尔发明炸药 D . 垄断组织的出现
在下列历史事件中,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的有 ①英国的“圈地运动”②法国大革命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美国的“西进运动”  ④美国的南北战争   ⑤德国的统一(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④⑤ D . ①③④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松太布市,削减大半”。 ……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 (2) 材料一中的“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和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什么关系?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

A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 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 C . 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 . 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

A .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A . 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产生影响 B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兴起 C .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7 D . 新型工厂制度得以产生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为了获得工程承包合同、逃避税收,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还获得了对政党核心集团的控制,这种集团控制了大多数城市。这些被称为“城市之羞”,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1890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了市政改革运动。首先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取代党魁控制的代表大会提名的旧制度,依靠都市选举人联盟驱除“党棍”,选出进步市长,组成“诚实政府”。继之进行机构改革,“还政于民”,使公众能有效参与政治,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艰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到1915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厂当中,将近 收归公有。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只有一个地球》为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背景材料,材料由40个国家提供,在50多个国家152名专家的协助下完成。该书呼吁各国人民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下表为该书不同中文版译序节选:

版本

中文版译序节选

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4年版

这本书围绕人类环境问题,散布了许多错误的、反动的论点迎合了超级大国和垄断集团的需要。妄图使人们相信解决环境问题是根本不用去触动造成污染的主要根源——资本主义这一罪恶制度,妄图转移世界反殖、反霸、反帝斗争的大方向。为了便于在这一领域中与帝、修、反开展争锋相对的斗争,我们把《只有一个地球》一书译出,作为反面教材,供领导和有关同志批判。

1983年版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卷》

本书指出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呼吁中国人民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对于推动各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着广泛的影响。

1997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将本书列入“绿色经典文库”

当年出席斯德哥尔摩会议的中国代表成员曲格平在为它写的序言中将其称为‘世界环境运动史上一份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献。

根据料中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必须史论结合)

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 . 民主治政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 B .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 . 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
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变化情况(a农民b工人 c中产阶级),下图中符合英国发展史实的是(  )
A . B . C . D .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
A . 大萧条后人们精神的扭曲 B . 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 . 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 .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反映出(   )
A . 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 B . 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 C . 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 D . 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以“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为主要手段的资本扩张方式始于(   )
A . 新航路开辟 B . 英国工业革命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 战后科技革命
1790年美国拥有8000人以上的大城市只有5个,其人口不到13万人,182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2%。到1870年城市数目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美国(    )
A . 城市化建设为国家工作重点 B . 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C . 国家统一促使人口迅速增长 D . 城市化进程速度居世界首位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
A . 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 . 工厂纪律严格 C . 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 . 贫富差距缩小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阶段是1850~1914年,第二阶段是1950~1973年。推动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 国家干预加强 B . 国际合作和谐 C . 科学技术发展 D . 第三产业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