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知识点题库

19 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 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 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下列那座城市与以下的叙述最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A . 广州 B . 厦门 C . 汕头 D . 上海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 .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D .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读下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B . 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 .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D . 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1) 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2. (2) 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

    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上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 . 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不足 B . 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C . 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支持 D .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
A .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C .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D .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在变革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民国初年,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许多革命性的变化。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1912年9月,教育部又公布“壬子学制”,统一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师范、职业教育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因此,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很快,据教育部统计:1907~1915年,不到10年间,学校数增加了91851所,学生数增加了3269263人。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
  2. (2) 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教育改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在一些投资大、收益高且又具有一定风险的行业,出现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集资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是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9世纪70年代,受西方有价证券及其交易的影响,上海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近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其发行的股票成为近代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1882年,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首开了中国有组织的华商证券市场的先河。1895年以后,随着一大批近代企业和银行的创立,华商股票的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近代中国的证券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交易规则,成交的价格往往视外商证券行情而定,投机现象明显。

——据《近代中国华商证券市场研究》等

材料二:从198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部分集体和国有企业开始股份制试点.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为建立规范、集中的股票交易市场,90年代初,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成立。1998年4月,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1999年7月,中国第一部规范证券发行与交易行为的法律——《证券法》正式实施,资本市场的法律地位由此确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修订了《公司法》和《证券法》,进一步理顺了资本市场的法律关系,有力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据《中国股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证券市场兴起的历史背景,简要评价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目的。说明与中国近代的证券市场相比,新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哪些发展?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 .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 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 .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
下列最早创办近代民族企业的代表人物是(    )
A . 张謇 B . 陈启源 C . 荣宗敬、荣德生 D . 周学熙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    )
A . 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 B . 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 C . 都是洋务派的官办企业 D . 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
A .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 辛亥革命的促进 C .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 . 国民政府的推动
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商办铁路公司及其修筑铁路统计表。该材料可佐证(    )

时间

名称

线路

1903年夏

滇蜀铁路总公司

昆明―泸州

1903年夏

安徽铁路总公司

芜湖―南京

1903年

山西同蒲铁路公司

大同―太原―蒲州

1906年

四川川汉铁路有限公司

宜昌―重庆―成都

1907年

黑龙江齐昂铁路总公司

齐齐哈尔―昂昂溪

1907年

河南洛潼铁路公司

洛阳―潼关

A . 中国铁路运营以商办为主 B .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 . 民主化进程推动交通发展 D . 东部地区交通现代化更快
学者吴晓波在分析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没有产生同样变革的根源时指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作者认为(    )
A . 劳动力充足制约了技术的革新 B .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高于西方 C . 劳动力成本低廉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 D . 科技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
读甲午战争后中国官办和商办企业情况表。据此表可知,1895-1913年间,民营企业(    )

1895—1913年

设厂数(家)

资本额(万元)

官办和官商合办

85

2947.6

商办

465

9081.2

合计

550

12028.8

A . 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 B . 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 C . 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 D . 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岛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竞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以上材料从实质上反映了(    )
A . 张謇创办的企业带有官办性质 B . 封建势力阻碍了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 .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 . 实业家利用政府权力提高商业竞争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材料三: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读图,对如图所示历史现象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A . 创造了民国时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 B . 主要得益于一战期间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C . 面粉业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新式工业 D . 改变了当时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