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点题库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不包括( )

A . 德意志古典哲学 B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 中国儒家思想 D . 空想社会主义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话,它的创作背景是

A .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 .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C .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 .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发阐真理,不遗余力……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

A . 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反响 C . 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D . 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
“为主义而来,为主义而去”是李大钊革命一生的生动写照。这里的“主义”是指(  )

A . 自由主义 B . 改良主义 C . 马克思主义 D . 无政府主义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发展资本主义 B . 反对专制统治 C . 反抗外来侵略 D . 救亡图存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与这句话最直接有关的现象是 (    )

A . “五四”爱国运动 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D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下列作品中,体现出毛.泽东思考中国共.产.党开始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是

A .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B . 《新民主主义论》 C .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 . 《论联合政府》
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  )。

A . 各有特色 B . 扬中抑西 C . 扬西抑中 D . 无法相通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 . 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 .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
A . 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B . 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C . 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 . 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政治的民主化 B . 救亡图存 C . 经济的工业化 D . 思想的自由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接受康有为的学说开始,梁启超的理想便是改革封建王朝,使之变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的国家。1899-1903的激进,与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和清政府的顽固保守,梁启超转而接受的孙中山的激进方案。1905年他的政治态度复归保守,重新鼓吹起改良与立宪。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关键时刻,梁启超却又拒绝诱惑,不怕威胁,坚决维护民主共和。

——摘编自杜先菊《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摘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述评》

材料三: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姚中国《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1. (1) 材料一中梁启超一生中的“变”与“不变”分别指的是什么?导致梁启超政治思想多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孙中山为践行“救亡图存”进行了哪些政治努力?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的贡献。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不包括(    )

A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 《庶民的胜利》 C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 《狂人日记》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A . 师夷—器物一制度一思想 B . 器物一师夷一思想一制度 C . 师夷一器物一思想一制度 D . 器物一制度一师夷一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0年,清政府批准了容闳提出的“留学教育计划”。1872年曾国藩与李鸿章联衔上了《幼童出洋肄业事宜折》:“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1872-1875年,共四批120名幼童赴美留学。预计留学时间15年。

数年之后,很多幼童渐渐对《四书》、《五经》和儒学孔教失去了兴趣,对繁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看重,而对个人权利、自由、民主等观念十分迷恋。1881年,驻美公使陈兰彬上奏清政府,描述留美幼童的“现状”,建议撤回留美幼童,得到清政府批准。留美幼童分三批回国。

——《转型中国·思想犯:留美幼童回撤事件始末》

材料二:1950-1963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其中,派往苏联8357人,东欧各国925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留学生的选派、培训到政治审查、专业选择、学习和生活费用、期满后回国的工作分配,均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由教育部门派遣的学生数量,自1951-1956年逐步增长,1957-1960年降至每年四五百人,此后逐年减少,至1964年基本停止向苏联派遣。从留学专业看,以1950年留苏的375人为例,理科35人,工科261人,农科9人,医科28人,文教10人,政法21人,财经11人。

——《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的历史考察》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留学教育的背景并指出这次留学计划夭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此次留学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
民国七年,刘大白创作的《红色中华》中写道:“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透出一线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卷到远东。”其创作背景可能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五四运动爆发 C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③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Z民说:“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他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江Z民文选》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

回答问题

  1. (1) 20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找到的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发表的论著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包含什么原则?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教育存在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观点。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认为,劳动能使人去除邪念、克服懒怠,劳动使人“筋骨竦,气脉舒”;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农学、谷梁、水利等知识;提倡“昼勤农圃,夜观书史”式的教育方式。

——摘编自杜成宪《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述评》等

材料二: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制订了工厂制度,进行了教育和劳动结合的实验,以解决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工人的无文化状况。马克思充分肯定了欧文的实验,认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毛.泽东在教育领域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1958年明确提出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指示。

——摘编自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元的劳动教育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劳动教育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