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点题库

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A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 社会主义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马克思主义传播
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一国两制       ③大跃进运动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    )

A .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C . 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D . 运用“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 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 . 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 . 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 . 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这三大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在哪些会议上(   )

A . 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 . 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 C . 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六大 D . 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搞清楚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主义思潮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③④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 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 .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 .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 . 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 . 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 . 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 . 渴望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D . 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A . 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 . 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 . 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 . 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五四运动后,《共.产.党宣言》在 中国广泛传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某些契合点。近年来,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 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时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素,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团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子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李大钊在1919年7月《每周评论》上发表的《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提出:“一切形式的社会主义的根萌,都纯粹是伦理的。协合与友谊,就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就可以发现出来社会主义者共同一致规定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协合、友谊、互助博爱的精神,就是把家族的精神推及于四海,推及于人类全体的生活的精神……”同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到:“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的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我们主张物心两面的改造,灵肉一致的改造。”

材料四: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 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 (1) 材料一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大同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概括指出孙中山对大同思想的新思考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政策由此发生了怎样变化?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对大同思想有何新发展?为此李大钊所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怎样的实践活动?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二次结合”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各是什么?文中的“第二次飞跃”带来了哪些成果?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论战围绕“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是否经过奴隶制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及特征等问题进行。这一论战表明(  )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 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C . “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D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

A . 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 . 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 . 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 .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史学界认为:“任何文化都是由外在物质、中间理论与制度、内部心态三个层次构成的有机体。当两种文化接触时,首先容易相互发现的,是外在的物质层面;习之既久,渐可认识中间的理论和制度;最后方能体味各自的核心即心态层面。”近代前期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正是走过了这样的历程。

请回答:

  1. (1) 概述中国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派别及思想)。

  2. (2) 就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心态层面”的历史事件各举出一例。

  3. (3) “心态层面”的主要内容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说到:“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廿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廿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指俄国二月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的价值所在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 . 俄国革命道路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 .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 (1) 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
  3.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指(   )
A . 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B . 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 C . 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D . 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
1919年之前,在中国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更少。1919年之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B . 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动 C .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 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而武帝却往往被指责为具有法家之风,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二:

《十日谈》

《社会契约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伏尔泰

牛顿

但丁

柏拉图

彼特拉克

孟德斯鸠

《物种起源》

《理想国》

苏格拉底

材料三: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在北京,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上海,陈独秀等于1920年5月发起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明西汉“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 (2) 阅读表格,从“西方思想文化进步”的某个角度,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示例:主题: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关键词: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 关键词:达芬奇

  3. (3) 依据下列材料概括20世纪初中国思想领域的新现象,结合所学说明其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