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题库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十三大 C . 十四大 D . 十五大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①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五大”(1997年)五个报告中的关键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三步走”和“基本路线”成为高频词汇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②④①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③①④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本质特征是( )

A . 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 . 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D .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他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B . 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 他的南巡谈话,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了基础 D . 他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记载了邓.小平在1979年11月28日的一次谈话,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②③ D . ①③④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 .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 .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下列政策最能体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是(  )

A .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B . 1995年中央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 . 部分省市决定取消农业税 D . 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邓.小平指出:“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B .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 C .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 D .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

A .   实事求是的原则 B .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C . 全面改革的思想 D . 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1998年,政论家马立诚、凌志军在其合著的《交锋》结束语中总结到: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的思想束缚,下列各项中的会议分别正确对应冲破这三个崇拜的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C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A . 体制改革 B . 拨乱反正 C . 经济建设 D . 对外开放
2016年7月1日,习.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之上。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存在这样不同的态度:固守、利用、批判。请分别列举代表性的思想理论。

  2. (2) 20世纪2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此道路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3.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4. (4) 综上所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升理论自信?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三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以下资料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主题的第一手资料是(  )
A . 《井冈山的斗争》 B . 《新民主主义论》 C .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 《邓.小平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78年9月,邓.小平在听取辽宁省委常委汇报工作时,进一步报告:“我们的思想开始活跃,现在只能说是开始,还心有余悸。”……在听取鞍山市委汇报后,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世界在发展,我们不在技术上前进,不要说超过,赶都赶不上去,那才是爬行主义。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要有这个雄心壮志。”

——《少有人知的改革开放序曲:邓.小平北方谈话》

材料二:要敢闯,没有一点敢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勇气、没有一点干劲,干不出新事业……现有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现在又搞这个东西好不好?这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进行严肃、严谨的分析,才能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发表“北方谈话”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要试的经济模式。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过程。
  3. (3)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材料三所说的“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精神实质。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里的“新的理论”主要是指(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
1978年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与信息知识的有限性,通过试错反弹来找到通往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经验主义思想。”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
A .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B . “摸着石头过河” C .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D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勾画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时,注重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来方向。正如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从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上指明了当代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所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建国以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和具体表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1. (1)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2. (2)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体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开放而“一夜崛起的城市“是哪里?
  3. (3) 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4. (4)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事业的核心。写出改革开放以来一位党中央的核心领导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