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知识点题库

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 . 体现了“双百”方针 B . 不利于文艺繁荣 C . 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D . 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义勇军进行曲》是下列哪部电影的插曲( )

A . 《定军山》 B . 《风云儿女》 C . 《渔光曲》 D . 《英雄儿女》
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蝉的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与国家的“双百方针”十分契合,但却在当时遭到严厉地批判,甚至被诬蔑为“反动文人”,这是因为(   )

A . 民主革命斗争的需要 B . “双百方针”已经不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C . 文化大革.命将学术问题异化 D . 《蝉的歌》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

A .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 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 . “双百”方针 “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 . “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双百方针” “载人航天工程” C . “上山下乡” “东方魔稻” “三步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 “863”计划“样板戏” “希望工程” “四项基本原则”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A . 20世纪50年代     B . 20世纪60年代 C . 20世纪70年代 D . “文革”后
“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艺、科研领域,有①独立思考的自由 ②辩论的自由③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④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确理解应是(  )

①一切文化艺术都可以不受批评地自由发展

学术研究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③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④强调作者“文责自负”,让各种各样的作品都能自由出版

⑤这是促进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③④⑤
下图邮票中所反映的文艺方针提出时(    )

A .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 . 多党合作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 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 .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确立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这表明“双百”方针(    )

A . 开创了文艺创作新途径 B . 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 C . 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 . 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
1953年,山西省政府指出,各地在戏改过程中,“不重视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和艺术风格的培养,片面地追求给演出内容填充一些工作要求和政治口号,概念化公式化伤害了优良艺术品的产生。”据此判断,这主要针对当时山西(    )

A . 戏曲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B . “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 . “双百”方针遭遇曲折 D . “样板戏”占据了戏曲舞台
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入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
A . 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 . 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 C . 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D .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
“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D . 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散文方面有杨朔、刘白羽、秦牧等创作的优秀作品;诗歌方面有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日子》等。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 扫盲教育的实施 C .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 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麵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新,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 . 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 .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双百方针”的恢复 D . 导致形成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对于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影响,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的倾向 D . 总结了中共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
“文革”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下列文艺作品属于“文革”后的是(    )

①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②电影《建国大业》

③京剧《智取威虎山》

④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⑤寓言诗《蝉的歌》

A . ①②③ B . ②④ C . ④⑤ D . ③④⑤
1956 年,老舍的《茶馆》、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等优秀文学作品相继发表,文学创作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 1957 年 1 月,全国 60 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留会演,20 多天演出的节日有 360 多个, 这一现象( )
A .   是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成果 B . 体现了毛.泽东“百家争鸣”的方针 C . 说明了当时“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的盛行 D . 受到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推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念海(1912-2001)山西平陆人,字筱苏,中国历史地理学专业奠基人。史念海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系时,深感强邻侵逼,国难深重,遂发愤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刻苦学习,学业进步甚速。大学期间连续写出《两唐书地理志互勘》、《西汉侯国考》等论文,并加入禹贡学会,走上了历史地理学治学道路。建国后,史念海先后在西北大学、西安师范学院(后改名为陕西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开设了《中国历史地理》课程,1986年成立历史地理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历史地理学专业人才。在长期任教期间,史念海突破常规,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使历史地理学从历史沿革地理演变成为融历史学、地理学、人文社会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终成我国历史地理学开拓者。教学研究方面,史念海秉承“有用于世”的治学理念,注重文献整理和野外实地考察相结合,相继写出《中国的运河》《河山集》等,为国家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摘编自王双怀《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史念海取得的重大成就。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史念海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