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知识点题库

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 . 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 . 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 . 使文艺界出现八大“样板戏” D . 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战国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 . 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 .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D . 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1968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专门班子,宣布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相对论,革相对论的命。”这表明(  )

A . 自然科学也具有阶级性 B . 相对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C . “双百”方针遭到了破坏 D . 科学理论有了革命性发展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A . ①③④②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①④② D . ④③②①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 .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 .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 .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 . “文革”期间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1957年2月5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与之相关的政策背景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 . “文化大革.命”开始 D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落实
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故事片《吉鸿昌》得票14万张,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

A . “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 B . 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 C . 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D . 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如图所示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①文学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②文学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③“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               ④党中央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

A . 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 .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 .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 . 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 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1. (1)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 (2) 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请问该时期是(    )
A . 建国初期 B .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 改革开放新时期 D . 大跃进时期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关于这一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主张文化上“百家争鸣”,科技上“百花齐放” B . 此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C . 自提出后持续激发着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D . 在它的指导下诞生了八个样板戏等大批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学术、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得益于(    )
A . “星火计划”的制定 B . “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 C . “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D . “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
1979年《历史研究》连续发表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文章若干篇,反响强烈:以姜铎为代表的甲方坚持洋务运动存在进步与反动的两点论;以李时岳为代表的乙方则“高高举起洋务运动全面进步论的大旗”。当时掀起这场大讨论的背景为(    )
A . 洋务运动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 B . 文化大革.命“左”倾思想泛滥 C . 邓.小平重新强调“双百”方针 D . 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新时期文艺经历了从80年代初歌咏健康自然人性的文化小说,到寻根思潮对民族文化血脉的发现和重构;从90年代中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到近年来对底层生活农民命运和反腐倡廉的关注,这表明新时期文艺(    )
A . 注重人文关怀 B . 强调历史理性 C . 重在现实批判 D . 借鉴先进理念
下列文艺作品不属于贯彻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的是(    )
A . 《茶馆》 B . 《智取威虎山》 C . 《蔡文姬》 D . 《青春之歌》
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 .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 . “二为”方向的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体现在(    )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③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并举的方针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