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暴政 知识点题库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刑罚制度的改革是汉文帝、汉景帝当政时期所进行的废除肉刑的活动,又称“文景废肉刑”。汉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认为秦以“专任刑罚”、“重刑制民”的做法,使民生积怨,愤而反抗。因此,将“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施政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轻徭薄赋、约法省刑、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据《汉书·文帝记》记载,文帝二年和十三年两次实行收“今年田租之半”,有时甚至“除民田之租税”,以至于“天下殷富”,百姓安居乐业。西汉初年的《九章律》虽然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但继续对犯人使用鲸、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文景之治时期,进一步革除了以上肉刑,接着废除“连坐收孥法”,坚持只惩罚犯罪本人,不株连亲属。后又废除“诽谤妖言法”,使皇帝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

——摘编自孙光妍《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意义。
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    )
A . 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 B . 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C .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 . 主流文化被否定和限制
下列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A .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 四维(指礼义兼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 . 乃举措暴众而刑用太极故也 D . 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
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消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旨在说明秦朝被“族”是由于(    )
A . 六国后代发动叛乱 B . 秦朝自身暴虐无道 C . 秦朝推行分封制度 D . 秦朝建立皇帝制度
秦朝二世而亡,后人多方研究其短暂灭亡的原因。下列论述,最能说明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是(    )
A . 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叛离 B . 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C .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 . 乃举措暴重而用刑太极故也
古代中国的名门望族多“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该现象(    )
A . 反映了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B . 是“工商食官”的表现 C . 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D . 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的弱化
千百年来,关于秦始皇的评说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在“匡饬异俗”中,既在坚决用法律手段强制推行秦国原有的社会礼仪和规范,又在探索用儒家伦理纲常对社会进行教化,以期秦朝统治长治久安。但是,因为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个人因素,其统治思想发生了严重倾斜,倒向“严而少恩”的法家一边,致使其用法过度,教化无力,“仁义不施”。同时,秦始皇没有充分考虑六国百姓对新的法律政令的认同与否问题,而是雷厉风行地执行新法,急功近利。再加上秦始皇本人骄奢多欲,最终致使秦王朝暴虐而速亡,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令人遗憾的一章。

﹣﹣党超《“匡饬异俗”:秦始皇重建社会文化新秩序的举措及其影响》

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秦始皇的:

材料二 1975年,毛.泽东曾对在他身边为他读书的芦狄说: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地评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在统一六国之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

﹣﹣中国网《惊人妙语论帝王》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匡饬异俗”理念的变化,分析秦王朝“暴虐速亡”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晚年毛.泽东评价始皇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
据裴咽的《史记集解》记载,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百姓向政府呈报所占有土地的数额。据此可知,这一举措( )
A . 促进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B . 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C . 旨在抑制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D . 体现了政府劝民农耕的理念
“博士”一词在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纳各国的士人加入政府,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    )
A . 全面继承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 B . 权力运行过程带有民主色彩 C . 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 D . 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实际需要
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   )
A . 周边的少数民族入侵 B . 统治集团的内讧变乱 C .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 D . 横征暴敛和苛政黩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1中国古代的塑像——秦兵马俑       图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秦代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不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不要人民读书”是指(   )
A . 焚书坑儒 B . 大兴土木 C . 罢黜百家 D . 泰山封禅
秦始皇事后对于焚书事件曾说:“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其“焚书”(   )
A . 保存了传统的文化典籍 B . 致使先秦诸子理论消失 C . 是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 D . 摧毁了所有的历史书籍
如图形象地反映了(   )

A . 传统科技的兴衰 B . 君主专制的演化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儒家思想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6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进

夏商

受天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

敬天保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春秋战国

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无为而治、兼爱非攻、以法治国

秦朝

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朝

黄老无为,与民休息;尊崇儒术

魏晋

佛、道盛行,贵儒尊道,玄学产生

隋唐

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宋元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明清

致良知,陆王心学;李贽等活跃儒家思想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社会思想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在评论秦朝的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A . 称皇帝制《秦律》 B . 置三公行郡县 C . 焚书坑儒筑长城 D . 统一文字平南越
秦汉之际,威胁中原政权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A . 犬戎 B . 匈奴 C . D . 东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 (1) 顾炎武的言论抨击了明代的什么制度?
  2. (2) 顾炎武在抨击这一制度时与什么历史事件进行了对比?
  3. (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败坏人才”的理解。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 
A . 战乱频繁 B . 徭役繁重 C . 刑罚残酷 D . 赋税沉重
唐代诗人章碣有咏史诗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焚书坑儒,秦末起义 D . 秦末起义,刘项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