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灭亡与东汉的兴衰 知识点题库

《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对“三服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皇室消费 B . 其技术工艺的传承具有封闭性 C . 其产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 D . 其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①人烟稀少②耕作技术落后③商品交换不发达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务本》一文中认为:“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此认识的形成是基于(     )

①自然经济的基本特性  ②巩固专制王权需要  ③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④传统的“农商皆本”思想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8年)秋,汉朝出兵攻打郅支,郅支单于被汉朝诛杀,使呼韩邪单于得以重新统一匈奴。《汉书。匈奴传)记载:“竞宁元年,单于44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6于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数煌,传之无穷.”

    王昭君出塞和亲,《汉书·匈奴传》记载:“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至孝宣也,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臣服。遗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塞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后六十余载之间,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是故圣王,其仰慕礼仪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盖圣王制蛮夷之常道也。”唐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潘明云《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考证之王昭君;王昭君出塞和亲对后世汉匈关系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书·匈奴传》与诗人杜甫对王昭君出塞和亲的不同看法。
下表中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推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秦国“以牛田”

秦国已普遍采用了牛耕技术

B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政府重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C

《四民月令》在汉代成书

农业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

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该技术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A . A       B . B       C . C       D . D
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私人武装多由徒附和宾客组成,并按军队的编制组织“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   )
A . 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B . 具有社会治理功能 C . 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 . 是分封制度的延续
据如表可知东汉时期(    )

目前东汉“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分布情况

出土省份

“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2幅壁画)

江苏

泗洪重刚、睢宁双沟镇

A . 北方牛耕使用比较普遍 B .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 出现结构完备的曲辕犁 D . 统治者重视开发江南地区
西汉时期钱币使用非常普遍,除黄金、铜钱外,基本没有其他物品用作交换媒介。到东汉,黄金首先退出流通领域,而布帛在交换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原来用钱币支付的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渐次改用布帛。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
A . 中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 B . 田庄经营影响了市场活力 C . 滥发钱币引发通货膨胀 D . 赋税征收改变了商业环境
司马迁在《史记》设有《平准书》,主要记述“货”的问题。班固在《汉书》中将之改为《食货志》,将“食”、“货”并提,认为“二者,生民之本”。此后,“食货”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代名词。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
A . 确立重农抑商政策 B . 史书体例得以创新 C .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D . 经济学派成为显学
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屡见不鲜。这(   )
A . 进一步强化了小农经济 B . 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 C . 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 . 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
在《汉书》《后汉书》中有传者(包括附传),除去皇后、诸侯王后统计如下:

有传者(人)

地方属吏起家有传者(人)

《汉书》

250

45

《后汉书》

423

138

这反映出汉朝(   )

A . 选官制度推动了社会流动 B . 地方教育发展较快 C . 史学家史学观念发生转变 D .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汉代之前,丝织品主要供王室贵族使用,普通人不敢问津;到了汉代,丝织品逐渐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 . 社会等级的失序 B . 私营纺织业的兴盛 C . 审美观念的提高 D . 丝织品产量的增加
《后汉书》记载:“明帝幸辟雍(太学),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上自为辩说,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儒学为尊,排斥了其他学说 B .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C . 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改变 D . 促进了社会好学风气的形成
有学者研究发现:汉末宗室刺史、州牧的任命方式经历了从皇帝亲自处理到权臣把控后皇帝再安排、最终发展到地方互表乃至自称的过程。这表明当时(  )
A . 宗室势力强势崛起 B . 察举制度受到冲击 C .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 监察体制得以完善
如图为东汉山东嘉祥武梁祠前石室画像《邢渠哺父》,描写了邢渠跪身执双箸哺父场面。读图可推知当时(   )

A . 儒家伦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B . 豪强地主庄园基本生活情况 C . 儒学出现世俗化思辨化趋势 D . 国家统一引发社会习俗改变
下面是四川地区出土的三件东汉市井画像砖,描绘了东汉市肆情况、市楼(古时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帜,以为市吏候望之所)分布和贸易情景。这些画像砖(   )

A . 能够完整地还原东汉市井真实面貌 B . 印证了当时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C . 折射出政府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 D . 反映出东汉时期开始出现集中贸易的市
公元2世纪的《四民月令》记述了东汉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如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等。这反映了当时(    )
A . 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B . 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C . 编写农书蔚然成风 D . 政府对农业极为关注
如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可知,当时(    ) 

 

A . 国家政治相对清明 B . 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 C . 农民生活比较富裕 D . 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